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3505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胡东华(1988.10-),男,汉族,河北省霸州市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 沈磊(1990.01-),男,汉族,河北省鹿泉市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摘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跟两个方面联系紧密,首先跟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与否有关系,当程序的设计趋于合理时,设计时的漏洞也不多,那么设计的效果就会好,而且保证主体目标的实现;其次是跟执行有效与否有联系,要想将内控有效性程度高,就必须将执行落实到位。本文将与内控有联系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只有将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结合到一起,不能片面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才能有有效的内控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执行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对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因素 (一)与设计有效性相关的因素 1.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受控制环境的影响。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控制环境是基础,其质量设计的好坏,不仅给单位的整体活动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单位目标的制定及其他几个因素。一个企业的历史及企业文化影响着本企业的控制环境,然而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又受控制环境的影响。 2.风险评估 风险可以说是一种实现目标的不确定性,说到底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减小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追踪表单、审核权限以及完善流程。与此同时,通过追踪表单、系统控制,减少舞弊的发生。公司经营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合法合规风险、资产风险。只有建立一系列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才能识别具体风险的重要性程度、通过评估和分析来辨别高风险区。除此之外,认清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清楚的分辨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其次是分析哪些是可分散风险,哪些又是可避免风险,最后确定出内控的风险控制重点。为了实现内控系统的有效性,企业就要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出现的几率,选择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以保证控制目标有效落实、确保风险被有效控制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控制活动包括与授权、业务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指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控制活动的主要环节在于授权控制,就是说在业务活动的处理过程中时都需要经过合理的授权控制,用来杜绝相关部门人员的错误行为,授权控制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都发挥这相当大的作用。 4.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构成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只有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做好信息沟通,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才能降低企业经营和监督过程所要付出的成本,减少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影响。然而,如果信息沟通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们曲解信息,增加内控成本付出并且降低控制效果。 5.监督 内部质量控制的过程是监督。假如设置的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完整,那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难以得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设计的重要保障是内部的监督,该组成部分重要性在于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整。公司的内部应由特定的独立的职员定期的自上而下对所有部门进行不断的客观独立的监督;实行反馈机制,并对控制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向治理层报告,已确定公司的各项日常活动得到有效的运行;还应对内控的有效与否实施定期的评价,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例如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新的技术创新以及新的法律法规等,告知治理层适时修改更新内部控制。 (二)与执行有效性相关的因素 1.管理者的意志 单位中的领导者对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重大,管理者有无意愿推行内部控制,是对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当主要负责任有意愿去执行时,有效性高;反之,则低。 2.员工的素质高低 内部控制要想执行好,职员必须具有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首先,执行者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毋庸置疑的是责任心高的员工必然会比责任心低的员工能将工作做好;其次,员工身边所处的环境影响执行效果的发挥。主要因素有上下级之间压力,同级之间人情关系等;再次,员工的个人想法,公司必须安排恰当的激励制度,因为不公平的待遇会让员工心理不平衡,这样便会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使其做出一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众所周知,高管是内控实施的领导者,支持者,只有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才能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符合单位具体情况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3合理的责任分工 选择何人做内部控制的负责人,是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的的关键问题。只有将内控的责任明确到个人,保证责任和权利两方对等,才能使得内控在执行的时候有效率和效果。 三、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关系 要想将内部控制有效性高,其设计和执行都要是有效的。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内部控制设计好,执行才有根基和依据,而将其执行好,才能促进并且完善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执行才能是有效的。假设控制程序无效,即便有先进的执行方法,那么执行的效果再完美也是没有意义的,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的设计本身就是不可靠的。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当我们盖楼房的时候,假设没有打好地基或者是在地基没打好的基础上,坚持将楼建成,就会造成大楼有随时倒塌的风险,即使是外表美观、气势宏伟,可都是不牢固的。首先,必须保证内部控制设计是有效的,才能确保实现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与此同时,内控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反馈设计的有效性程度,意义是可见一斑的。当然,执行有效与否关系着能否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两方面的缺失,譬如,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设计的某些程序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将情况交待给设计者,设计者根据具体情况来重新设置新的程序,从而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将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结合到一起,不能片面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才能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杰,傅奇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9(2). [2]李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D].大连交通大学.2012 [3]董美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4]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5]柴芳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N].集美大学学报.2010(1). [6]王菲.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