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ID:13724364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_第1页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_第2页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_第3页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_第4页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产科行阴道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0)明显小于对照组(11.7%,P<0.05),且实验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  产后

2、出血是阴道分娩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前和产时加强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作用显著[1],且我院近年来对在我院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加强预见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产科行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同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等患者。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3±4.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0.7)周,初产妇37例,经产

3、妇23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64.7)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9±0.8)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护理方法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包括加强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及时排空膀胱,尤其是产后2h各项生化指标以及患者表情、情绪等非量化指标,一旦患者发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出血征象,应提高重视,且一旦发生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产后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实验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前和产中的预见性护理,包括:  1.2.1产

4、前预见性护理①产妇在入院后详细询问产妇病史、妊娠分娩史,并给予全面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滞产、难产以及贫血、产前出血、妊高症、胎儿过大等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到早诊断早处理[2];②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文化层次等给予产妇不同的心理指导,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产妇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重视产妇丈夫的作用,协同产妇另一半一同给予产妇以鼓励和信心,使产妇以轻松心态迎接分娩。  1.2.2产时预见性护理密切注意患者产程,在产程中识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避免产程过长,注意产妇进食和休息等情况,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富含丰富

5、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进食少或伴有腹阵痛、恶心、呕吐的产妇应遵医嘱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B和C等,以免影响产力,保持体力[3]。定期检查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过长,产程较长产妇应及时排空膀胱,必要是给予镇静剂的应用;在第二产程应注意控制胎头娩出速度,避免产道裂伤和出血,对于产程过长、急产等产妇应高度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加强第三产程的干预,在胎头娩出后预防性应用宫缩素,胎儿娩出后有控制的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并在胎盘娩出后恰当按摩子宫,准确计算出血量,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产道损伤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

6、产后2h和24h出血量,其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4],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给予测量。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处理资料,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应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发生率实验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对照组共7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7%。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产后出血量对两组患者产后2h和产后24h产后出血量比较,实验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7、(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x±s)  组别  产后2h  产后24h  观察组  对照组  P  88.6±13.2  157.7±26.4  <0.05  141.3±22.0  289.6±41.3  <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产检严重并发症,且一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而临床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