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1366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从“差生”到“弱势群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差生”到“弱势群体” 一概念的历史演变 “差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在教育学研究的著作中,在教育学家们的论述中以及在教师和学生们的言语中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语了。在词典的定义中,“差生”的定义为不能按规定完成学校作业或学习成绩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教育大辞典》)。还有的词典定义为后进生或者学业不良的学生。人们用这个词的时候基本上是贬义的,带着强烈的价值判断和评价色彩,指代那些前途无望的青少年。这种标签化的称谓带来了教育上的不良影响,促使学生把不良行为合理化,剥夺了这些学生一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一般来说,人们会把差生归纳为由学生个人因素造成的,是教不
2、好的,教师可以因此推卸责任。 国外学者对“差生”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英国心理学家施奈尔(F.J.Schonell)从智力角度探寻差生的概念,日本心理学家羽生义正把“差生”称作“学习不良者”,苏霍姆林斯基则把“差生”称作“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国内教育界逐渐意识到“差生”的标签伤害到受教育者的尊严,于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又有了“后进生”、“困难生”这些概念。“后进生”指学习或品德、行为按正常要求暂时落后的学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学困生”狭义的概念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能力潜能的期望水平,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学生(卫娟娟,2007)
3、。学习和品德都未达标的称为“双困生”。这样的称谓不仅仅是多了一些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带了一些人性化的色彩,这种概念的变化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把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行为有问题直接定性为差生,只是说明这些学生在这些方面有困难。有困难的意思就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教育理念已经从简单的对人进行优劣区分到对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后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又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是来自社会学的概念,国外研究得比较早。在欧美国家有关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文献中,主要是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两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制度中他们属于“依赖人群”。弱势群体
4、(vulnerablegroups)主要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群体。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普遍缺乏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收入(王海东,2009)。因此,他们理应获得社会和国家的帮助、保护和服务。我国政府第一次正式使用“弱势群体”一词,是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当时考虑的主要是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表现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中把弱势群体界定为: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
5、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这是从广义上来看的定义。从狭义上来看,学者们也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弱势群体进行各自的界定。有的从个人贫困角度(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有的从资源分配角度(李学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有的从社会地位角度(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有的从能力角度(邓伟志、苏红,《关于弱势群体问题》),还有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弱势群体进行定义。总的来说涉及到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处于劣势等方面。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从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到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及
6、学者们的研究,再到高校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产生,反应了高等教育理念的一种进步态势,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公正,更加以人为本。罗尔斯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处于较不利地位的人们。有位专家说:你不一定在弱势群体之外。关心弱势群体就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怀。 二概念背后的理念和意义 从“差生”到“弱势群体”,概念演变的背后伴随着教育的实践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西方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探索和“全纳教育理念”的形成。美国政府早在1965年就颁布“提前开端”计划。该计划就是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
7、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开端计划10%的费用用于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培养。根据李霞(《美国全纳教育之研究》)、佟月华(《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进程》)等学者的研究,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即回归主流运动时期、以普通教育为首时期、全纳教育时期。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会上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一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教育是一项人权,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体制不应该排斥、歧视任何人。可以说,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教育公平。全纳教育是基于这样一种价值观,即悦纳由于性别、民族、种族、语言、社会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