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11202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关于《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思考内容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实践活动占了很大份量,我们在组织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孩子。关注孩子,以更好地设计活动;了解孩子,以更好地组织活动;相信孩子,以更好地开创活动;发展孩子,让活动走出课堂。另外,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接近自然、接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总之,我们应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为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关键词:实践活动生活学习学生发展《品德与生活》
2、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而这个课程目标http://www.51uc.net.cn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所以这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什么样的活动或游戏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应当怎样开展?经过一段时间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我觉得既有困惑烦恼,又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后的反思。一、关注孩子,以更好地设计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征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找到课程的生长点,而不是从老师们的脑子里想出来的。这就需要教
3、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设计活动要努力贴近儿童生活,事先要充分考虑选题的依据,凭什么做这个活动,凭什么认为这个选择是合适的,找准切入点。我们的教育就是从儿童的生活中来,同时去引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提升,经验得到提升。比如教材《小马虎旅行记》一课,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第一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一条“做事用心”,和第三方面“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第二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来编写的,通过虚拟人物“小马虎”浏览马虎国的故事来进行教育,我觉得其中把“盐
4、当糖放、建百层高楼没造电梯”等环节与一年级学生还较遥远,因而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改造。根据经验和平时的观察,新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较多不细心、不认真、马虎了事的现象,而最关键的是学习上的粗心问题。于是我设计了“做拼音卡片”、“传悄悄话”、“做小先生”几个活动,在学做拼音卡片后,我采访了几位做得好的小朋友,问他们是怎么做的,有的说“我看着教师的卡片,记住了拼音字母的顺序”;有的说:“我细心地看,老师前2个字母圈圈在右边,后2个字母圈圈在左边”;有的说:“我先读了两遍,再像老师那样,认真写下来”。我边听边板书:看、记、
5、写。这样,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贯通,课堂呈现的活动情境是真实的,自然的,为学生熟悉的,也是学生生活提升发展所必需的。这样,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得到了体现。二、了解孩子,以更好地组织活动 3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不同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掌握学生身心发
6、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小组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更是经常用到,我在开始组织学生讨论时,走了一些弯路:常常在确定讨论主题后,有的学生为了抢先回答,乱喊乱叫;有的学生只顾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注意别人的回答;还有的学生高声打断别人的谈话,很没有礼貌……我真对“小组讨论”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一想,我的学生还只有一年级,他们自制能力差,表现欲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同时他们又特别信任老
7、师、善于模仿。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坐到学生中间,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又要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请大家当老师,先来看看我们这个组是怎么学习的,评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讨论话题,于是,我就近跟同学讨论起来,其他同学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时,“小老师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你讨论之前,先分好说话的先后顺序”;有的说:“一个人发言,其他人都认真听,而且声音很轻”;有的说:“一个小朋友讲完了,其他小朋友才提出意见”;有的说:“有的小朋友说得好,别的小朋友夸他真棒”;
8、有的说:“有的小朋友接受帮助说谢谢了”。别看学生年龄小,你一言我一语还真把我刻意流露的优点找出来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希望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得到表扬,甚至比我们组更出色!”从此以后,我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习惯,小组讨论变得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