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

ID:2679266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_第1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_第2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_第3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_第4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特质的思考学科实践活动经历了从课外到课内、从活动到课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过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如何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中凸显学科特质,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中国7/vie  一、挖掘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实践活动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实践活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学科实践活动则需要在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从课程特质的角度赋予其新的内涵。不同的学科其核心素养不同,学科特质也

2、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学科特质,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其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脱离学科的基本特征,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建立在“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基础之上。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关注以学科核心素养更新育人理念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比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一节《志愿者精神》的学科实践活动课。教师将此次实践活动分成了两个阶段:前期分组实践(4个实践小组分别走进社区、在学校做志愿者、走进培智学校、走进打工子

3、弟学校)和课堂展示汇报。在学生课堂展示汇报时,我们发现,学生只是把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图片或者模拟表演的形式还原了一遍,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换句话说,学生对“志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只知道“老师让我们这样做”,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仍缺乏理解与认识。在汇报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要完成好”;有的学生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很可怜,我们要帮助他们”……然而,志愿者精神本身更强调一种无私的奉献,帮助弱势群体首先应该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有了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科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凸显学科的特质。  可见,学科实践

4、活动课程除了要延续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外,更应该突出学科的特质。实践活动不能替代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需要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学科的实践活动不能失去“本色”。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其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等,但并非这些内容的简单相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

5、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学科课程的拓展和补充,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比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一节《会变的价格》学科实践活动拓展课,引导学生研究相同物品在不同购物场所的价格是否相同,并寻找背后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主要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不同大超市之间的食品价格比较;大超市和小超市的食品价格比较;大超市和便利店的食品价格比较;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的图书价格比较;不同网上书店之间的图书价格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1)通过亲自调查和听取同学的汇报,

6、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你会怎样利用价格的差别?  (3)你自己或家人有没有“货比三家”的经验,给大家讲一讲。  (4)小超市、便利店、实体书店的商品价格偏高,为什么还有人去这些地方买东西?  学生通过进行价格调查、比较价格的差别、分析价格差别背后的原因,对价格的变化有了感性认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学科特性决定了学科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品德与社

7、会课程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要想开展好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就离不开对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  设计学习单是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较好途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单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四点要求:一是有明确要求,二是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三是能引发学生思考,四是强调实践活动后的反馈与汇报。以下是教师们设计的一些学习单。  【例1】数据收集记录单  数据收集单主要适用于需要记录相关数据的学科实践活动,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异同、变化规律等。比如,表1是教师设计的各大超市饮料价格的比较单,学生很容易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同一种饮料在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