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ID:1370077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_第2页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_第3页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案”的运用已经不算新鲜话题,在语文科目的运用上,很多语文老师都抱着不乐观的态度观望,认为它会比较模式化,剥夺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就比较难接受。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案”的合理设计、改革课堂上的“学”与“评”等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教学案;有效课堂;语文味  一、思考  刚接触“教学案”总觉得它是为理科而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来说它无疑是一种障碍,只会抹杀了语文课的语文味罢了,会降低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究竟怎样才能在“教学案”的运用中实现“有效课堂

2、”呢?  1.如何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  “教学案”很强调学生的学,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也能从中挖掘出疑难或新的知识点,但这样的学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对一些学习能力不高或者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没养成的学生来说,“教学案”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会碰到很多难题,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抄袭现象。  补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在课外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互帮互带。语文使用“教学案”教学,有些内容要求学生课前做的准备工夫,学生平时比较多在一起,能力高一点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相对老师来得方便。而在课堂上使用“围

3、餐式”教学方法,让同小组的学生围成一圈,及时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合作方式,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学习不吃力”的目的。  2.如何既可以好好运用“教学案”,又不让语文课掉了“味”而变成练习讲解课  有专家认为“语文课是什么?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我也认为语文味是对语文审美功能、赏析功能、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等

4、方面的高度概括,是语文课生命的所在。失去语文味也就没有了对语言的体会和感悟,那么语文课将失去它的生命和活力了。  首先,关键是“教学案”的地位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被确认。要想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又不离开“教学案”,那么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清楚我们手上拿着的“教学案”是对教材的整合,不是一份练习,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旅途的载体。那么,该如何设计“教学案”才是合理的呢?  “教学案”要求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不能像摆货物样地罗列,必须合理地把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摸索,逐步掌握知识,最终获得新知。  其

5、次,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如何实现有效课堂,有必要改革“教学案”中的“学”和“评”。  有时候,我们老师容易走入一种误区,认为使用“教学案”上语文课无非就是让学生动笔做题,然后由老师来评讲,手段单调无趣,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其实,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与“评”两个字上,我们语文老师是可以做点文章的。“教学案”的合理设计要配合灵活的课堂调动才能最好地发挥出作用,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  二、方法  1.先学后教与边学边教交替使用,加强师生互动  此处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是指老师的点评。“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自主学习和探究

6、,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也研发出新的疑问;老师后期的评讲就把所有的疑问明确好、解决好。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掌握字词的音、形、义,这些基础知识由学生自己先自主学习,学习中由学生自己先利用工具书、资料去完成“教学案”的相关练习,然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结果的交流,老师评讲明确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和“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上不定因素产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拿着“教学案”讲课,促使学生之间的“学”和“评”的互动  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搜集好材料,研究好课文。上课的时候,挑选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讲

7、台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同学讲课。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因为不是老师讲课,学生的研讨就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这种课堂组织方式有以下的要求:①学生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②课堂上,学生与老师角色对换,老师坐到学生当中充当自由发言的“学生”,这样要求老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个平台上,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研讨。  3.“教学案”上设计辩论式问题,课堂上组织学生在辩论中实现“学”与“评”的互动  把一些可争议的问题设计成辩论题,引导学生在课外找资料,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观点,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案”的重心落在学生的“学”――学会知

8、识,学会如何学习。语文老师只是在合理巧妙运用“教学案”这种工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从多方面统筹安排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