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67624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高职《反应设备》课程改革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反应设备》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探讨了《反应设备》课程的改革实践,通过对课程的准确定位,设计出适合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7-02 为凸显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反应设备》课程进行几轮的改革和探索,对课程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把握《反应设备》课程特点,进行准确
2、定位 《反应设备》构建于《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的基础之上,是在完成专业技术基础课,具备专业通用能力之后开设的,为后续的“校内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奠定基础,减少学生到生产岗位岗前培训的时间。针对化工生产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化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所需反应器生产过程控制、设备核算和技术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规律、反应设备选型和优化知识,能熟练使用反应器操作控制,以及掌握工业反应器日常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知识,能根据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反应器
3、操作中常见问题。使学生具有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必备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设备的学习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反应设备》课程既具有项目化的形态结构,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概括性、综合性和整合性。只有在把握住《反应设备》课程的上述特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准确的教学定位。若教学定位不准,就会偏离高职教育的大方向,课程的培养目标就会落空。 二、“教学做”在《反应设备》课程中的应用 《反应设备》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化工生产是一个
4、高危行业,都在真实装置上训练受到很大限制,即影响生产,又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为此,我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采取了模拟学习的方法,通过在模型、装置及仿真模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典型反应器仿真实训内容。化工反应器操作控制仿真实训,采用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TDC-3000培训系统,利用计算机真实地再现生产中的反应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与化工生产控制室一样的操作环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理解间歇釜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各个反应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常见事故处理方法,培养
5、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典型反应器仿真实训解决了学生到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无法达到实习目的的弊端。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设置教学项目以能力培养为主 怎样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应聘者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能”。 为使学生不仅能胜任岗位,还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学生培养上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养成。在
6、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内设计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项目要围绕《反应设备》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毕业后就业上岗常会遇的问题。交由各小组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和组内成员的互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打破思维定势,用更广阔和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能给课堂和老师带来更多的惊喜,也同时培养学生创新
7、的精神。 四、完善《反应设备》课程考核制度 在《反应设备》课程中学习的目标应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在内容、时间上与方式上的结合,强化了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 只依靠单一的纸笔测验,也难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评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应采用“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