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63722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3
《故都的秋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案例武进教师进修学校吴国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的特征。2、使学生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和热爱。教学设想:1、由介绍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入手,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征。2、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真与美。教学形式:启发式、开放式。(启发式提问与自主式学习相结合)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但是,由于文人墨客睹物思人,寓情于景,于是,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于是,便产生了王实甫“晓来谁染霜林
2、醉,总是离人泪”的凄美,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高歌,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缠绵,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幻灯展示)这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是许多散文大家所追求的意境,不少散文正是达到了这种极致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样的一篇美文《故都的秋》(板书)。二、作者介绍(幻灯展示)首先我们要对郁达夫(板书)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首先补充课下注释①的内容)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是同鲁迅、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
3、作家。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曾留学日本,饱受异族的歧视。满腔热情地回到祖国,面临的却是失业和居无定所的现状。当时中国的黑暗环境与个人的不得志经历,使他“思想苦闷,性格抑郁善感”(板书),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所以人们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是“唯真、唯美”(板书),在本文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郁达夫作品的“真”与“美”。三、赏析课文(一)总体概括,感知课文。师: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对北国之秋的特征作了概括。生齐答:清、静、悲凉。(板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作者把这“清、静、悲凉”的特征隐藏于他所绘
4、制的几幅画面之中,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讨论并找出共有几幅画面,对应哪个段落,给每幅画面概括出一个相应的标题。经学生讨论后归纳: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胜景。(板书)(二)教师引导,欣赏前两幅画面,把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体会文中“物我合一”的“真”与“美”。1、欣赏第一幅画面:师: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并找出画面中的具体物象。生1:破屋、浓茶、小院、碧天、漏光、残垣、蓝朵、秋草。师:我们来具体看这些物象的特征。问:天色是怎样的?7生2: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问:这样的天色给人一
5、种什么样的感受?生3:高远、洁净。问:这与故都秋景的哪个特点相符合?生4:清。问:鸽声是什么样的?生5:晴天下驯鸽的飞声。问:这与故都秋景中的哪个特点相符合?生6:静,以闹衬静。问:再看日光、牵牛花、秋草,还有那屋、墙又是什么样的?生7:日光一丝一丝漏下来,牵牛花的蓝朵最好,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破屋、残垣。问:给人带来几分寒意的日光,冷色调的牵牛花,生命即将终结的秋草,还有那破屋残垣和小院。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8:清、静、悲凉。师:全班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在感受北
6、国秋景的味道之余,仔细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怀。小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散文中情景交融的“美”)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秋晨生活场景: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在那秋晨的光影里,作者竟可以泡一碗浓茶,细数叶缝间漏下来的光缕的数目,或静观破壁腰上的牵牛花的蓝朵。这里流露出作者的一份惬意,一份沉醉,这是一种文化人悠静恬适的审美心理。于“皇城人海”之中,于“一椽破屋”独居,明显具有一种隐士之风,而这隐逸之中难免又有些“孤单”之感,作者能够
7、自己细细品味这“孤单”,静对秋光、秋花,显然更是一种孤芳自赏,而“赏”到这“十分的秋意”,也不过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板书)交织的情怀。2、欣赏第二幅画面:杜牧曾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我们不妨仿写一句:“寒蝉凄凄雨霏霏,秋在故都槐蕊落”(幻灯展示)。指名学生阅读第二幅画面的相关段落,其他学生并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语句。学生讨论后回答。问: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联系写作背景与作者遭遇)生9:对前途感到困惑,内心悲愁,苦闷。生10:感悟自然之秋,进而思考人生之秋。问
8、:作者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秋槐落蕊之中,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生11:融情入景,以景语寄情语。(板书)问:对于秋之落叶,在杜甫笔下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阔景象,在曹雪芹笔下是“秋花惨淡秋草黄”的荒凉情景,而在郁达夫笔下,则是静得连人的耳鼻都无从把握,只有通过“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才感觉出的“铺得满地”的落蕊,读之不由不使人感到景之细腻、景之真切。此景寄的是何情?生12:此景正是作者一种微妙的难以名状的情悸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沉醉其中所深藏的孤独、落寞和感伤情怀的自然流露。师: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