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

ID:1365295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_第1页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_第2页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_第3页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_第4页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研究  摘要:"自我"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我是是"关系"的产物,人际互动、社会交往的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关系的视野下研究"自我",本文综合了相关的研究,简要介绍了主要的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自我;实体自我;关系自我  一、引言  "自我"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从100多年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社会我"这个概念开始,"自我"就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在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我"这一概念,指认识行动者的主体,是由生物性、社

2、会性以及自我意识因素结合的有机统一体,并可分成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两个方面。[1]  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它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像一个自然物体一样,等待我们去发现。主体我,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具有精神实体性质的、自主的"小人",这个小人在个体身上早已内在地存在着。我们如果假设存在一种实体的、现在的自我,我们就不得不回答它如何形成,它受谁监控,它又如何理解外部实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主流心理学都难以回答,因此这种实体自我观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的猛烈抨击,陷入了危机。关系自我这种新的自我观正是在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流心理学自我观的批判

3、基础上提出的。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我是"关系"的产物,人际互动、社会交往的结果。自我是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创造"出来的,不是在我们身上所"发现"的。我们的自我、我们的同一性也是建构的--是我们自己讲述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不同故事。自我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没有稳定的核心和同一性,是去中心的自我,如果似乎有稳定的核心和统一性的话,也仅仅是我们已经建构在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自我的叙述"中。语言在这种建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语言建构自我。  二、关系视野下有关自我的观点  (一)Greenwald的观点  公我(publicself)、私我(privat

4、eself)和群体我(collectiveself)是Greenwald等人(Greenwald&Pratkanis,1984[2];Breckler&Greenwald,1986[3])从自我的动机层面对自我进行的区分,自我的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分别面向三种不同的社会任务。  获取社会的赞许是公我的任务,因此重要他人的评价对于个体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公我往往与自我表演(selfpresentation)和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有关。获得个人成就是私我的任务,这个任务建立在内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因而个人成较少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获得群体成就是群体我的任

5、务,自我要完成群体对角色的要求,因此群体的评价和目标被内化为个体的群体我。  Greenwald等人关于自我的公私两个面向的分类将自我与他人建立了某种联系。然而,这个"自我"的边界是身体,"公我"和"私我"不过是同一清晰而明确的边界的两个面。"群体我"涉及到群己关系,它的概念也是如此,个体形成"我们"概念是因为认同群体的目标和规范,这个过程也是以个体为基础的,即个体愿意将群体的目标和规范作为个体自己的目标和规范。可以看出,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是这一理论的主要背景,所有划分的基础是一个独立的、有选择理性和自由的个体具有的自我概念。  (二)Markus&Kitayama

6、的观点  独立性自我(independentself)和依存性自我(interdependentself)的分析构架是由Markus&Kitayama(1991)研究了自我概念中的文化差异之后提出的。Marku和Kitayama的"独立我"、"互依我"建构是围绕着"自我-他人关系"(self-otherrelation)而展开的,独立我强调人我关系的分离,互依我则强调人我关系的融合。  对自我的理解不同是东方人和西方人区别的特征之一。西方文化强调每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东方文化要求人与人之间保持相互联系与依赖,并且相信人际关系的价值。Markus等人的理论带给人格心理学

7、的一个新视角是:人际关系和群体归属是个体自我定义的一部分,并不仅仅意味着自我和他人之间的联系或联盟,而是反映着个体与个体之间自我建构的基本差异。但是,Brewer对Marku的理论提出了两点疑问:首先,Markus的理论关注的焦点是自我建构的文化差异,然而区分和同化同为人类个体的基本需求,个人取向的和人际关系取向的自我建构是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第二,人际关系取向的自我建构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即是从特定的亲密关系,还是从自我和团体之间的关系定义自我。  (三)Brewer的三重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