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

ID:13640928

大小:53.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23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_第1页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_第2页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_第3页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_第4页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  摘要:明代官方告示的生成过程、传播路径和制度规定已趋完善。一方面,明代告示经由皇帝、中央部院、地方政府以至乡村、城镇、边关的相互传递,实现了传达政令、宣扬规范、示警戒谕、纯化风气之目的,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明代民众对于官方告示遵从、抗拒、批判、赞誉等舆论反响,充分彰显了民意民愿对权力意志、官方舆论的调适和干预能力,而官方对于民众反响的诸般回应,则进一步催生了明代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众复杂多变、多元互动之关系关键词:明代;告示;舆论;传播作者简介:展龙,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

2、事明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1CZS017;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史”,项目编号:2014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1-0143-0927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  摘要:明代官方告示的生成过程、传播路径和制度规定已趋完善。一方面,明代告示经由皇帝、中央部院、地方政府以至乡村、城镇、边关的相互传递,实现了传达政令、宣扬规范、示警戒谕、纯化风气之目的,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明代民众对于官方告

3、示遵从、抗拒、批判、赞誉等舆论反响,充分彰显了民意民愿对权力意志、官方舆论的调适和干预能力,而官方对于民众反响的诸般回应,则进一步催生了明代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众复杂多变、多元互动之关系关键词:明代;告示;舆论;传播作者简介:展龙,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1CZS017;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史”,项目编号:2014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1-0143-0927告示是古

4、代官府向民众传布政令讯息的重要载体。明代告示有榜文、榜例、榜谕、晓谕、告谕、文告、公告、榜示、告示、檄文之称,所载内容广涉皇事、政事、战事、民事、天事等,并呈现出传播范围广泛、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多样等特征。明代民众作为告示的主要接受群体,对官方告示表现出明晓、赞誉、批判、抗拒等不同反响,彰显出一定的话语自觉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而明廷借助告示,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宣布国家政令、管控地方社会的目的。对此问题,既有研究成果初步考察了明代告示的刻印发布、体例结构、类型内容等重要问题。1以此为基础,本文拟着重考察明代告示的生成与传播、内容与形态、功能与反响等,以期

5、从另一侧面观照明代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众复杂多变、多元互动之关系一、告示的生成与传播机制27明代疆域辽阔,如何将政务讯息及时传布四方,是落实国家政令、管理地方社会的关键。明代官方发布政令,传达政务的载体主要有邸报(塘报)和告示,其中邸报是“朝廷之喉舌”[1](P104),所载多为官方讯息,告示则是官方宣布禁约、教谕民众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明朝统治者深知“朝廷法制禁令止行于有司,其闾巷小民,有自幼至老,不及知者,故往往至于误犯”[2](卷39,永乐三年春二月丁丑条,P654)。为维护统治秩序,需将国家法令广而告之,告示便起到了传播媒介作用,如明初制定的多种法令

6、就是以告示榜文形式公示天下,通行全国。1明代榜文告示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一��榜文,俱各张挂遵守,如有藏匿弃毁不张挂者,凌迟处死”[3](卷20,户部七・读法,P347)。另一方面,明代官方通过告示向民众阐释事理,尤其在民众遭灾,官方蠲赈之际,多会张挂告示说明救灾事由,以济饥虚,抚慰民心。[4](卷4,救饥法十五条,P356)如洪武时建立申明亭和旌善亭,也旨在张挂告示,宣讲礼法,“劝惩善恶”[5](卷42,正统三年五月庚子条,P821),沟通官民(一)告示发布主体明代官方告示传播主体为皇帝、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主体发布告示的传布范围、受告群体、法律效力也有

7、所不同。一般而言,皇帝发布的告示内容广泛,通行全国,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中央部院多发布职能范围内的告示,而地方政府颁布的告示多通行当地,其影响范围、宣传效力也相对较弱27首先,皇帝。明初皇权空前强大,其发布的告示具有高度权威性,尤其是有关制度改革和法律规范方面的告示,后代臣民须“永以为训”[6](卷176,洪武十八年冬十月己丑条,P2666),不得擅自修改违逆。洪武七年(1374),颁布《大明律》,为了破除“法在有司,民不周知”[6](卷253,洪武三十年五月甲寅条,P3647)之弊,特命大理寺将律法条目刻成告示,“揭于两庑之壁”[6](卷86,洪武六年十一

8、月庚寅条,P1535),颁行民间。洪武十八年(1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