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15272
大小:383.00 K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07-23
《复件 南阳市第七小学校志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阳市第七小学校志1960——2009《南阳市第七小学校志》编纂委员会编《南阳市第七小学校志》编纂委员会一、编纂委员会主任:李彦虎副主任:委员:顾问:二、编纂人员主编:副主编:编辑:美术:序言凡例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南阳市第七小学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回顾办学历程,启迪后人进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本志上限1960年2月,下限2009年12月,凡49年,以90年代和21世纪为
2、重点,详近略远。三、本志结构为横排竖写,以历史发展为经,以学校工作为纬,分章立节。四、全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五、本志采用公元纪年法,数量用阿拉伯数字和国际通用公制单位。六、对人物直书其名,不加褒贬,必要时冠以职务。过长的词组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以后使用简称。七、凡简介之人物,均为历任主要领导及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者,按到校工作的时间先后为序。八、本志为记述文体,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九、本志统计数字以档案资料为准。题词照片学校地图、分布图概述南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
3、完全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学校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部,东与温凉河畔毗邻,南临建设路,北靠光武路,西与红卫村居民区接壤。校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多平方米。具有现代气息的不锈钢大门置于正中,标志性艺术雕塑——“升华”首先映入眼帘。漂亮的塑胶操场位于学校南边,五层育英楼雄踞正中。升旗台旗杆凌空,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后东侧为实验幼儿园和托教餐厅,北侧为综合办公楼和家属区,两幢教职工住宅楼横陈左右。南阳市第七小学始建1960年2月,学校在历史上曾拥有较大面积,由于种种
4、原因,被四邻占去一部分。解放前原为荒野,人迹稀少,人称“北大荒”。建校初,无足用教室,四班学生露天上课,房舍不足,设备条件极其简陋。解放后城市日渐发展,居民增多,此处划为居民区。1962年南阳市建设路修通后,此处人口猛增,学校也有建校初的四个班发展到1976年的14个班,26名教师,在校学生800多人。至1990年学校发展到24班,51名教师,1000多名学生,至2000年学校发展到二十七个班,90名教师,2460名学生。2008年8月,宛城区政府、教体局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使城区学校均衡发展,把南阳市第
5、二十五小学(原为南阳市环城乡牛王庙小学)划为七小东校区,进一步壮大了师生队伍,均衡了教育资源。2009年7月,在教体局的统一规划下,又把南阳市十八中校园划给七小,同时小学部也归属七小,缓解了七小多年教室、办公室紧张的局面。至2009年9月,七小发展到44个教学班,148名教职工,在校学生达5500余人,高级教师53人,已经获得本科学历的34人,大专学历97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有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6人。整个教师队伍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优
6、良化,师资力量雄厚,成为南阳市城区窗口名校。七小为解放后新建学校,教职员工统一由上级调派。“文化大革命”前,教育经费由上级拨款;“文化大革命”后,只发放教职员工工资。因学校校舍和经费严重不足,上级每年拨一部分修缮款,修建校舍,添置桌登。1975年至1978年上半年,由王富玉同志负责开办校办小工厂搞创收,后又向企业单位求援资助,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杂费收入纳入总收入中开支,1971年,学杂费4—5年级3元,1—3年级1.5元,贫困家庭学生由居委会出示证明可免交学杂费。1991年,根据上级
7、规定,学校向学区外学生收取借读费,每生每学期70元。其后根据规定增至130元、200元。2006年,按上级指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学生杂费、取暖费、学区外学生借读费全部免去,不再交纳,学校经费全部由国家按规定拨款。1973年以前,学校为六年制,后改为五年制。1984年秋期复改为六年制。1969年学校增设初中班两班(称戴帽初中),1970年冬,“戴帽”初中撤销。1976年又增设一个初中班,1978年停办。1982年,应群众要求,学校增设育红班两班,解决了部分家庭儿童缺乏教育的困难。2000年3月,应附
8、近居民的要求,经上主管级部门批准,学校成立了南阳市第七小学职工幼儿园,解决了附近儿童入学难问题。至2009年职工幼儿园发展到10班规模,310名儿童,24名幼儿教师,儿童宿舍、餐厅、玩具设备和接送车辆样样齐全。学校图书、仪器、校舍等基础设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七小原有设置不足,仅有四班桌凳,其他皆以土台、木板和水泥板代替。仪器和图书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后随陆续添置,但经“文化大革命”后损坏严重,少数仪器及一些珍贵资料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