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

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

ID:13513265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_第1页
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_第2页
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珠玉词》中的士大夫文化〔摘要〕:宋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以文官治国,再加上对文化教育以及科举取士的重视,士大夫文化在宋朝得到完善和发展。晏殊位极人臣,是士大夫文人的典型代表。因此士大夫文化在他的词作《珠玉词》中有多种体现。特别是文人反俗求雅以及政治生活对他们文学作品的影响。〔关键词〕:士大夫文化珠玉词晏殊〔正文〕:北宋开国后,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积极吸取唐藩镇割据致使灭亡的教训,重文抑武,优待文士。宋王朝虽然积弱不振,但却是士大夫的乐园。宋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针,上上下下的官员几乎都由文人担任。不仅执政的宰相非文士

2、莫属,连主兵的枢密使亦用文人。宋太祖认为:“五方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生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有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1〕他还曾立下戒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可见一斑。宋高度文人化的社会和较为完善的文官制度和文化体制,必然要求其有强大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作为官员来源的保证。宋不仅兴办官学,私学亦十分兴盛。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还有宋代的科举,以贡举为常科,大体沿袭唐代制度,设进士、明经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明经科试“帖书、”“墨义”,进士试诗、赋、论各一篇,策五道。帖论、验实学,诗

3、赋看词章,前者定去留,后者分高下。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寒门学子也能凭一己之力入仕;科举制度较前朝之变革,对宋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经世致用和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鼓舞尚学之风,宋真宗赵恒

4、亲作《劝学文》,全文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开始成为读书人信奉的格言。政府官员须是饱读儒家诗书经典的文化人,成为政客、学者、作家等全方位发展的人物。这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使作为封建社会文化主力军的士大夫群体更加精英化。晏殊是士大夫精英群体中的代表,是宋王朝士大夫集团的缩影。

5、“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

6、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2〕晏殊长期身居高位,虽有起落,但一生悠游富贵,又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佳客必留、”“亦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寄情歌酒,流连光景。他能诗、善词,文章、文赋、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尤其是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珠玉词》集名取“珠圆玉润”之意,于自然中有

7、一股雍容娴雅之境。由宋王朝对文人的重视、教育、科举的发展引起的士大夫精神的完善,而晏殊的词集《珠玉词》是士大夫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士大夫精神亦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首先,《珠玉词》反俗求雅的特征展现宋文官风貌。晏殊与词人柳永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画墁录》所载者:“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作词,不愿意作柳永那种“针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定风波》)式的不太雅致的句子。“科举制度在宋代的最终确立与完善,使下层人

8、士向上流动成为常态,但这并未导致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界限的消失。寒庶一旦晋身为士大夫阶层,对自身新地位新特权的意识立即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