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

ID:5550089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18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_第1页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文化中的士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士”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从整体上看,“士”在中国史上也确然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连续性的传统。余英时先生在他的《士与中国文化》中说:中国历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那我们如果要追溯历史,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关

2、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而我却不大喜欢“分子”这种说法,我更喜欢“知识人”的提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商务印书馆,1985版,第324页)中,“分子”是指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而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因此我个人觉得“分子”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团体的性质,是一类物的整体;而“人”就可以具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自由。我觉得“知识人”比“知识分子”更为贴切于对中国文化中“士”的表述。在中国

3、历史上,“士”从社会身份上讲,经历过一个从贵族阶层到庶民阶层的转变。在周代春秋时期社会阶级的金字塔中:1.金字塔的塔尖:天子2.金字塔的第二层:诸侯3.金字塔的第三层:大夫4.金字塔的第四层:士5.金字塔的第五层:庶人6.金字塔的底层:奴隶、蛮裔等等从第一层到第四层都属于贵族,在春秋晚期直到西汉末年的社会中,“士”都是出现在贵族阶层的,而在封建社会科举制施行之后“士”便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英国的哲学家柯林武德的核心理论就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中国的“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的变异也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

4、射。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已逐渐取得了一个共识:“士”(或“或士大夫”)已一去不复返,代之而兴起的是现代的知识人。知识人的代士而宣告了“士”的传统的结束。中国的封建史是一个自身内部不断断裂、更新的历史。而“士”的传统想历史的大潮中也是这样在断裂中更新并最后走向消亡的。这里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一次本身便蕴涵着连续不断的意思。那所谓“断裂”有是指什么呢?我想表达的是,这里所说的“断裂”都是指“传统”内部的“断裂”,因此是局部的而不是全面的。如同中国封建史上朝代的不断更迭一样,有谁会站出来说,中国的历史就因此而是断裂的了

5、么?事实上每经过一次“断裂”,“士”的传统也随之推陈出新一次,进入下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而连续性则贯穿于它的不断的内部“断裂”之中。西方学者曾将基督教的“传统”一次形容作“永远的古老,永远的新颖“,这句话与“与古为新”很相近,这里也可以移用于“士”的传统。“士”的传统既然是一活物,在一个接一个的内部“断裂”中更新自身,那么它最后为什么走向了解体,从历史上隐没了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缘由于一切的活动都需要遵循规则,一旦规则不能再约束活动行为,那么之前一直延续的就会不复存在。我们可以在杜牧的《注孙子序》论“盘之走丸”说中看出一点

6、点端倪: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这里“士”的传统可比作“盘”,而“士”在各个阶段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断裂”性的,则可比作“丸”。过去的两千多年中国之所以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士”的传统,正是因为“士”的种种思想和活动,尽管“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但并没有越出“传统”的范围,便像丸未出盘一样。而这一传统最终走出历史,大概也因丸已出盘,原有的传统架构已经不足以统摄“士”的新的断裂活动了。“士至于道”——这是孔子最早为“士”所定下的规定。所以“士“在中国史初次出现的时候便有了参与“治天下

7、”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普遍的,并不局限于儒家。司马谈就告诉我们“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从先秦以来“士“就不断的有参政的要求,在汉代,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独尊儒术”的提议之后,不但郡县举孝廉改以“士”为对象,太学中博士的弟子更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从此汉代官吏由“士”出身便制度化了。从两汉到明清两千年间,“士”在文化与政治方面所占据的中心位置是和科举制度分不开的。通过科举考试,“士”直接进入了权利的大门,他们的仕宦前程已经缺的了制度的保障。这是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望尘莫及的。但这也决定了中国“士”的悲哀,“

8、学而优则仕,货与帝王家”。读书中举成为“士”唯晋身仕途一途径,一辈子在科举教育中度过,有多少人能跨过那道龙门,飞黄腾达呢?大多是像孔乙己一样,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孔乙己的形象代表着许多在科举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