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01400
大小:34.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3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形图的判读学案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 3.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自学导读: (一)认真自读课本“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1、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如图1.3-5甲的海拔高度为米,乙的海拔高度为米。 ⑵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图1.3-5甲乙的相对高度为米。 2、等高线与等深线 ⑴等
2、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上一般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如图1.3-6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如图1.3-7)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或缓);反之,坡度(陡或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如图1.3-8 b
3、.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如图1.3-9 c.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如图1.3-10 d.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如图1.3-11 e.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符号表示。如图1.3-12 学法指导: 等深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面的和海底的。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⑷地形剖面图是以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底起伏状况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概
4、念。 2.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的地形。 【学习重难点】 根据海拔判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自主学习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海拔在_______米以上,面积较______,外围较______,内外起伏较为_______。 山地:海拔在_______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
5、_______米以下,地势起伏_______。 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_______中间_______。 三。当堂训练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盆地C.丘陵 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关于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 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6、中部相对低平 4、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 C、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5.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导学案作者:admin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一、导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能够在地形图识别丘陵、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教学重难点
7、: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三、导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学--展--测 知识链接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__________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___方向。 2、去公园旅游,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_________图上找答案? 阅读课本24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通常用的方法是用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