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ID:5805962

大小:46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5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_第1页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龙子心中学七年级地理(科目)导学案课题地形图的判读第5周第10、11课时课题: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掌握地面高度的测量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4、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5、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学习重难点】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2、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

2、面的。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米,乙的海拔高度为米。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米。 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3.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D.一般高度4.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A.-132米B.1668米C.132米D.900米5.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和等五种地形。6.在地图

3、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地形图。明确: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点的,单位是。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③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7.写出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反之是盆地鞍部:两个山顶中间陡崖:等高线重合8.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择正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

4、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明确: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9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A.200mB.300mC.400mD.500m10.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第二课时二、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  B.盆地C.丘陵  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

5、岩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3.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第2页)……班级学生姓名时间序号龙子心中学七年级地理(科目)导学案课题地形图的判读第5周第10、11课时4.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A.山顶B.鞍部C.陡崖D.山脊5.小河的流向大致为A.自东向西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6.读右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为山脊,L2为山谷B.a为山顶,d为陡崖C.b处比c处更陡D.e处气温c处高7.

6、读右图判断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是山顶,虚线表示的是山谷B.B、C两地的温差约为2.1℃C.C处为鞍部D.如果在D坡和E坡选择一处开垦梯田,应该选择D坡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⑴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⑵图中B点海拔是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米而小于米。⑶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米。⑷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C或D处)。⑸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9.读“汶川某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区图”,回

7、答问题。(1)图中A处为山洪形成的堰塞湖,如果湖水再涨,大坝再加高10米,甲、乙、丙三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A.甲村B.乙村C.丙村D.甲和丙村(2)甲村与乙村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___米,甲村要向乙村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地震塌方导致D处公路受阻,要立即打通这段公路,施工人员测得B、C两处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_千米。10.阅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暖湿气流来自西南方向,那么B、E、F三点中降水最多的是。(2)在“图7”中沿

8、直线DE绘制地形剖面图。……(第2页)……班级学生姓名时间序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