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

ID:1348933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_第1页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_第2页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_第3页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生命的火花最近,连续听了几节学校数学教师上的公开课,应该说这些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无论是新课的导入,授课的展开,还是巩固练习,无不精雕细琢,用心良苦。学生也基本上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师设计好的一个个问题,初步感觉教学目标均已达成。但我统计了一下,这些课中只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后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新学知识提问的环节,只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为什么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得先通分?不通分能比吗?而其他学生或者沉默不语,或者回答没什么问题。难道真没有什么问

2、题了吗?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就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可为什么他们不敢、或不愿乃至不会提出问题呢?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现在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太薄弱了,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太低下了。作为教师,是否创设了利于学生提问的课堂氛围?是否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是否教给了学生合适的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3、、用教师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意识。教师要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激疑、设障、留白、乃至出错,使学生的思维出现“短路”,引起认知冲突,从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从而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今年过第16个生日,孙子今年过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提出问题后

4、,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而是在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时,顺势让他们提出心中的疑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①我是一年过一次生日,奶奶年龄肯定不止16周岁,为什么才过第16个生日?②奶奶年龄比孙子大,而过生日的次数却比孙子少,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题目出错了?③奶奶过的生日少,说明有些年奶奶没有过生日,那奶奶的生日会是哪一天呢?……在学生提出种种疑问之后,教师才逐步引向学习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心求通而不

5、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作为教师,应巧妙地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教师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去教,学生就能逐渐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形成了,“提问题”的能力也会跟着提高。二、用鼓励和赞赏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提问氛围。传统的数学课堂总是教师给定数学问题,学生做答。学生的课堂任务就是把教师所呈示的习题全部解决。偶尔允许学生提问,也要禁锢于教师所给定的范围。提问的学生也有顾虑:怕

6、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计划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烦,怕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难以回答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在没有外来压力的状态下最为活跃。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火候,严肃而不失幽默,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亲切融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把赞赏留给孩子,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消除心理障碍,身心得到解放,才有可能把学习中的困惑说出来,把思考中的难题讲出来。上文中学生提出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这一问题后,这位教师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顺势将问题

7、抛给了其它学生,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争辩。经过积极的思维撞击,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思路:①当分数的分子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小),分数值越小(大)”进行判断;②当分子也不同时,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通分子”,然后再进行比较;③找个中间数作参照;④求剩余数后再比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学生的这些充满求异,创造火花的方法与策略又从何而来呢?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提问是热情的、信任的、尊重的,从而受到鼓

8、舞和激励。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一味地注重课堂结构与教学预案是否相符,不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惟恐学生的“异见”会引起连自己都操控不了的尴尬局面。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促使学生靠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完全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特征,安排合理的时间,给学生提问的余地,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通过思考提出大量的问题,通过努力设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