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5815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对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摘要】对于既无太多学历优势,也无更多经验优势的职校生而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对自己的优势、兴趣爱好、职业市场的行情及未来发展状况等作充分的挖掘、了解和必要的包装。合理定位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的职校生而言,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加职业生涯成功概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合理定位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的职校生而言,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加职业生涯成功概
2、率的重要举措。 (一)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职校生入学教育的立足点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指出: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直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职校生在刚一入学就明确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三年或五年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
3、方向,学有动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是职校生认真学习、钻研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职业人的立足点。 (二)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培养职校生自信心的切入点 一流的学生上重点高中,二流的学生上普通高中,三流的学生才不得不上职业学校。在步入职校大门后,学校如能适时地对他们开展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无疑是向他们已经疲惫的心灵打了一针兴奋剂,使得他们能够重新拾起早已失落的自信心,重新焕发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培养职校生自信心的切入点,是学生活力和朝气恢复及增长的切入点,是学生重新审
4、视自己、认识自己的切入点,也是他们从此开创自己亮丽多彩人生的切入点。 (三)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培养职校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 经过中考的冲击,灰头土脸的学生带着一丝失落、无奈、茫然甚至自暴自弃踏入职校的大门。 在入学之初引导职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他们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藉此照亮他们前方的路,学会分析自身实际,重新培养学习的动力,克服学习中存在的种种困难,激发出丢失已久或蛰伏于心的学习兴趣和无限潜能,从而在学习中取得师生共同期盼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去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志向。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职校生
5、适应职校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获取理想成绩的出发点。 (四)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职校生顺利就业的归宿点 对于一所职业学校而言,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力,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突出的一个指标就是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就业工作成了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的教育
6、和规划,理应成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走向各工作岗位的归宿点。 从宏观方面说,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从微观方面说,职业生涯规划贯穿职校生在校的三年或五年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业生涯,既成为学生入学教育的立足点,也成为学生开发学习潜能、获得理想成绩的出发点,成为学生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切入点,同时也成为学生顺利就业、胸有成竹地走向社会的归宿点。 二、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起始目标:合格的职校生 新生入学后,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氛围,实现角色转变。一是要实
7、现自我要求的转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人生目标,着眼于追求全面的素质发展,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实现学习观念的转变。要教育学生尽快摆脱中学时形成的对家长、教师的依赖心理,培养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观念。三是要实现学习方法的改变。要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导、接受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四是要进行就业启蒙指导。要与实习单位联系,直接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初步了解专业特点,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一条既符合企业需
8、要,又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目标:合格的准职业者 经过一年的锻炼,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是,三年或五年的学习生活仅仅是他们走向社会的一块跳板。这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