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

ID:1336715

大小:29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0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技术定义uAECT1994年定义u“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uAECT2005定义u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u是教育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u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u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u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工具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学习教育技术学的意义u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u教育技

2、术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u教育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论基础a.视听教育理论—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理论要点:1、塔底的学习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2、位于塔中部的是观察经验,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3、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b.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u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u基本观点:Ø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公式S-RØ

3、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Ø强化对学习很重要。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u代表人物:苛勒、布鲁纳、托尔曼u基本观点:Ø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Ø学习过程是突然领悟的过程。Ø强调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Ø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Ø基本内容:Ø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Ø人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Ø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e.人本主

4、义学习理论Ø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Ø基本观点:Ø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Ø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Ø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的一般过程拉斯威尔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annel)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传者信息传播渠道受者效果香农-韦弗(伯)双向传播理论二、香农—韦弗传播模式香农和韦弗(S

5、hannon—Weaver)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在所著《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的模式,这一模式原是单向直线式的,但是,他们不久就将这一模式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伸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见图3—5所示。这是—个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模式中信源(传播者)和编码器往往是同一人,信宿(受传者)和译码器也是同一人。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编码器转换为语言、文字、图画、动作和表情等各种符号与信号,信号通过空气、纸张、身体、面部表情等传播

6、媒体(通道)传递给受传者,受传者经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受传者所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三、贝罗传播模式贝罗(DBerlo)传播模式(见图3—6)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

7、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1、信源和编码者研究信源和编码者,需要考虑他们的传播技术(对信源部分是指说话和写作,对受传者部分是指收听和阅读)、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所处的社会系统及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等,现分述如下:(1)传播技术:信源与编码者不论以说话或写作来传播,必须讲究传播的方式,才能保持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传播技术包括有语言(如语言的清晰和说话的技巧)、文字(如文字写作的技巧)、思想

8、(如思维周密)、手势(如动作自然)、及表情(如逼真)等。(2)态度:传播者是否喜爱传播的主题?是否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对受传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3)知识:传播者对传播的内容是否彻底了解?是否有丰富的知识?(4)社会系统:传播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与威信如何?(5)文化:传播者的学历、经历和文化背景怎样?2、受=传者与译码者信源、编码者与译码者、受传者,虽然在传播过程的两端,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源——传播者可以变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