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

ID:13319795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_第1页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_第2页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_第3页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_第4页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随堂小测]1、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创立五百人议事会③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放高利贷B.土地兼并C.收取地租D.经营工商业3、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500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4、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险入绝境”是指

2、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5、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的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执政官D.雅典平民6、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主要是

3、因为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B.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D.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8、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A.带着商船队用橄榄油换来了波斯的丝织品和粮食B.回到比雷埃夫斯港,指挥自己的大批奴隶搬卸货物C.回家的路上遇到自己儿时的邻居,如今已成为“六一汉”D.休息一天后去参加四百人会议9、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有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

4、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11、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12、古代雅典民主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是A.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多少B.废除债务奴隶制C.创立了四百人会议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13、下列内容属于“解负令”的是①废

5、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垄断的是A、公民大会的设立B、四百人会议的创立C、民众法庭的组建D、实施陪审员制度15、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鼓励发展工商业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D、颁布“解负令”1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

6、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17、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消灭了债务奴隶制③下层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1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C、平民民主政治D、奴隶主民主政治19、“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20、《史记

7、》评价商鞅变法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令民为什伍,行连坐D.轻罚重罚21、《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2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23、“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

8、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