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55945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1
《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eap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EAP方案一、EAP项目背景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宠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安。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成瘾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大学生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他们在享受新的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了手机的奴隶,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被手机成瘾所困扰,他们生理上不仅受到
2、了影响,心理上也受到了影响,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据工信部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3亿。7月由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另外,随着Android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开放性和应用性得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据研究资料表明不少学生由于对手机过度依赖而荒废学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通过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玩手机的时间长了,会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使用手机过度,对大
3、学生身体上造成了不利影响。2、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上课玩手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很高,上课玩手机导致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3、大学生通过手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相关研究关于手机成瘾的现象,国内外学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心理研究专家和行为研究专家已经做出了许多卓越的研究,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以及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手机成瘾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由于在当代社会主要拥有手机的群体是大学生,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将研究的角度
4、对准学生这个群体,从手机成瘾的研究意义来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1、国内对于手机成瘾的研究:我国对手机成瘾的含义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手机成瘾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成瘾,是一种包含人际关系的非生化行为成瘾,这类成瘾分为消极和积极,并往往具有助长成瘾倾向的诱导和强化的特征,例如,手机尤其是安卓系统的出现使用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变得铺天盖地,新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对手机逐渐变得爱不释手,逐渐沉迷在手机的新应用中,乔布斯的那句“不是让人们来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而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就恰如其分地
5、描述了手机技术成瘾的现象。其二、据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说,手机依赖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手机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机依赖,关键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机。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有它的好处,也有一个依赖成瘾的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毒品,它可以用于止痛,也可以使人成瘾堕落。因此,我们可以把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国内的学者或机构在研究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多是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研究角度普遍都是大学生的群体,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一所
6、或者多所大学中发放问卷进行调研,主要针对手机功能的使用,使用手机的原因,使用手机的场所,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使用手机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定义判定学生是否存在手机成瘾的现象,但是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都是行为过度依赖,从心理依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山西大学本科生的手机依赖研究中王芳等人为,通常具有内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但这样的研究假设却和研究结果相悖,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和性格无关,孤独和手机依赖呈低度相关,这样的结果与大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相互背离,这一与众不同的结果不得不令我们进行反思,对
7、于一个社会工作者,社会研究者,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那些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人是手机成瘾患者?这一类人由于交际圈的狭窄,便逐渐开始开始沉迷在手机这样的虚拟世界之中,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而这样的研究结果和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的孙玲和汤效禹的研究不谋而合,在他们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研究》中,显示,内外向、低分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行为上的差异不显著,这样的调查结果同样发人深省。同时结果还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差异并不显著。2、国外对于手机成瘾的研究:在手机给人无与伦比的体验时,类似的手机成瘾问题逐
8、渐与日俱增,在韩国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75%韩国大学生认为手机是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没有手机在身边就会感到心里不安、思维迟钝、脾气变化,呈现出“手机中毒症候群”,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来自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者指出,对手机和即时短信过分依赖的背后,是物质主义与易冲动性在作祟,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