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

ID:22698868

大小:105.6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3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_第1页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_第2页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_第3页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_第4页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引言1.1论题提出背景手机是21世纪最为普及的电子产品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在欧美亚洲的发达W家和地区,大学生频频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这是由于年轻人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容易产生手机使用问题[2]。再看大学校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衍舍里,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高频率、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的个体,在心理上会对手机产生依赖,重度者一旦离幵手机就会心神不宁,并伴随各种负面情绪。由于手机的齊及率比电脑更高,手机成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网络成瘾,成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和研究者的关注。大学生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2、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归属感,从而增进艽幸福感[6]。而社会支持不足则有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如适应不良[7]等。早期冇关成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多,近年来,学术界将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问题上。由于不同的学者研究方向的差异,尚且没有统一而完整的社会支持理论体系,因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兴领域。对大学各个方面的适应,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竞争加剧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重大考验。良好的学校适应不仅是本科阶段学业顺利完成的必耍条件,还会继续对个体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3]。另一方面,

3、一旦学校适应不良,则有可能引起抑郁14]、成瘾[5]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由于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学校适应问题。根据大学生群休的心理特点,完善学校适应的理论框架,构建切实可行的支持体系,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具有重要意义。W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切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问。1.2概念界定1.2.1手机成瘾倾向手机成瘾倾向,又叫手机依赖倾向、手机过度使用倾向。是指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

4、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行为倾向。[811.2.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缓解精神紧张状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在个体面对压力产生积极影响,也能在n常生活中帮助个体将心理健康状态维持在稳定的水平[9]。1.2.3学校适应学校适应是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要求,兵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并能主动与别人交往,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具有较为积极的情绪状态。[10]1.3研究现状1.3.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现状2007年我W香港大学生

5、的手机成瘾率为28.7%,2010年贵州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率测得29.84%[12],而2012年山东省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为32.75%™。我国大学生手机成瘾呈现;11分布范围广、比例逐年升高的倾向。我国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现状研究成果丰富多样,进行人口学变量的归类后具有以下特点:1,手机成瘾倾向在性别[16][17][18][19]、专业[16]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也有研究认为文科专业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14];2,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班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普遍高于处于中问层的大二和大三学生[14][16][18];3,担任学生干部的

6、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更为严重,在恋爱的大学生在总分和各因了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不在恋爱的大学生[17][19][21]。综上所述,手机成瘾的研究涵盖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但是存在分歧的部分也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1.3.2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社会支待來源平均不足3人,且物质支特高于情绪支待[27],且主要来源于家庭[25][26]。大学生获得的情绪支持主要来H于同学和朋友[25],但是在遇到不顺心吋,大学生更愿意向同学、朋友甚至网络上陌生人倾诉,以获得关心和安慰;向家人、老师或者心理咨询人员求助的大学生较少126]。不同群体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

7、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一得到的社会支持最多,大二最少;文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理工科学生则偏低。虽然男女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和差无儿,但是女生的感受力齊遍比男生敏锐,她们感知到的支持比男生更多,也更善于利用外界提供的社会支持[27][28][29]。1.3.3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的适应情况上,对整个大学阶段火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较少。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的几项研究表明,学校适松及各个因子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大学生在总分、人际关系、校园生活、学习、择业和自我适应W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但是满意度因子的得分

8、显著低于理科学生[22]。独生子女的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