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87266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让世人的眼球聚焦于金融业,在探讨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之时,除了对滥用衍生金融工具和缺乏全融监管的一致认同外,还有一些人认为会计计量方法也为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针对公允价值这一重要的会计计量方法,分析其对银行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在现有经济环境下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业;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的运用分析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在充分研究IAS39和我国实际情况后,
2、发布了财会[2005]14号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金融企业实行。2006年2月15日,在广泛征求《暂行规定》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及金融资产减值等账务处理原则都给出了具体的规范。堪称金融会计的基本准则。其他3项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都是《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延
3、伸。4项准则构成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完整框架。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放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核心地位,银行可以以当前市场状况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及时反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并在收益中得到体现。这样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管理量化信息,更加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等等。但是,公允价值的使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同时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一)公允价值获取难度大,运用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在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最可靠
4、的做法是采用市价法。其次是类似项目法,最后才是估价技术法。这三种方法的主观性依次增强,获取的难度依次加大。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金融工具并不存在所谓“活跃的交易市场”,这时公允价值的计量就必须依赖于估价技术,但理论上同时要求估价技术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场输入变量,最小限度地使用主体特有输入变量。然而,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且欠规范,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生产要素市场不够成熟,即使有一些相对有效的交易市场,也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国在运用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缺乏市场参考标准。此外,对于没有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来说
5、,由于公允价值需要借助于估值技术来确定,而选用哪种估值技术,建立什么样的估值模型,都需要主观判断。既然是主观判断。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判断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于是不同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差异、高管和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及执业能力的参差不齐等都会影响着公允价值的“公允”,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到质疑。4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降低,银行业绩波动加大 公允价值虽然能够及时反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并在收益中得到体现,但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1、公允价值很容易受市场变
6、化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当银行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化时须及时确认。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随着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必定会导致银行利润波动,加大经营风险,银行业绩的波动的可能性会加大,例如发生未预期的利率变动、资产信用质量严重恶化等。2、尽管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有确实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商业银行提供的理由、事实或依据包含人为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这就加大了监管部门判断或评价这部分收入或损失的真实性或合理性的难度。3、对一些非市场化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确定模型的选择,
7、目前国内还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 (三)对市场反应过于灵敏,易于引发金融危机 1、新会计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关联,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银行的财务报告中,银行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2、我国的工、中、建等原国有商业银行虽已上市,但国家仍是第一大股东,政府对银行业仍存在着隐性或显性的担保。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资本实力有限或者监管乏力的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以期获得高回报
8、。易导致资产的泡沫化。当资产泡沫化出现“风吹草动”迹象的时候,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会将这些金融风险放大,银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由此迅速恶化,很可能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而银行业特有的风险分担机制此时就会转换成风险聚积效应,促使投资与信贷活动的终止。同时,政府也会因援救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产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