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王志国浅谈中日文化交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号: 潍坊学院成教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日文化交流 DiscussChineseJapaneseculturalexchangeslightly学生姓名:王志国学 号:200718015专 业:历史学班 级:2007级本科指导教师:于云洪 2009年10月 目录内容摘要……………………………………………………………………………………1引言…………………………………………………………………………………………2一、历史上中日文化的交流回顾……………………………………………………2(一)秦汉时期…………………………………
2、………………………………………2(二)隋唐时期…………………………………………………………………………3(三)明清时期…………………………………………………………………………4(四)近代时期…………………………………………………………………………4二、我对日本文化的粗略认知………………………………………………………5(一)强烈的对外求知欲………………………………………………………………5(二)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特点………………………………………………6三、中日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9参考文献……………………………………………
3、……………………………………11致谢辞……………………………………………………………………………………12内容摘要:中日关系源远流长,而中日文化交流一直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想以文化为契点,试图从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状况、目的和意义等方面论证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以期折射中日关系的紧密。因为文化的交流容易引起两国人民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为两国的各项合作打好感情基础。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发展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中日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关键词:中日关系;文化交流;西方文化12浅谈中日文化交流引言我的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过去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4、我分为了秦汉、隋唐、明清、近代四个时期。第二部分是我对日本文化的简单认识。第三部分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契点,因为文化的交流容易引起两国人民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为两国的各项合作打好感情基础。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为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是两国合作交往的基础。因此研究和搞好文化交流的目的,我认为是为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发展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中日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中日关系是中国除同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本在历史上曾给中国人民带来过无尽的灾难,但在古代与
5、中国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日关系对中国乃至亚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历史上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其回顾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有史料记载起,大体上可以划为以下几个时期:(一)秦汉时期的中日交流。这个时期中日交往的路线大多经过朝鲜半岛,从陆路过海峡或沿岸航行。交流方式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交流内容偏重于物质文化层面,如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这个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徐福。《史记》记述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山东一位方士徐福上书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
6、岛上有神仙和仙草。秦始皇闻讯大喜,便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但以后徐福竟一去不返,找到一片“平原广泽”,自立为王。以后,中国的历代文人都把徐福奉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甚至有推测说徐福可能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等等。[1]12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见日本僧人绝海中津,两人赋诗唱和,也提到徐福。日本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传说,不少地方都有关于徐福的遗迹和故事。例如,九州佐贺县的伊万里港传说是徐福舰队到日本登陆的地方。在和歌山县新宫市有徐墓。据说徐福曾经在佐贺市的金立山住过,因此当地居民建金立神社奉祀徐福。佐贺县每50年举行一次隆重的“徐福大祭”,最近一次是1980
7、年。当地还流传着徐福登金立山遥望西方怀念家乡的故事,甚至还有徐福和土著酋长的女儿阿辰的爱情经历,这就很带有浪漫色彩了。汉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也是非常频繁地,但史料记载并不很多,汉代时日本曾经来使,汉代皇帝曾经赐给日本一方倭国印。(二)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现“大化革新”,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文字等方面。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