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

ID:13043270

大小:452.50 KB

页数:314页

时间:2018-07-20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_第1页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_第2页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_第3页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_第4页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铭传与台湾的洋务运动1、相关定义1.1、洋务思想的概念及内容演变洋务思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对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王韬、薛福成等等某个人的洋务思想的研究非常多,他们是洋务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他们个人的思想以及思想的简单相加并不是洋务思想,洋务思想应该是他们思想中某些共同的东西,在洋务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李时岳、胡滨在《从闭关到开放——晚晴”洋务”热透视》一书中这样定义:洋务思想,指提倡、指导、推行洋务运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过程中,它的倡导者、执行者、支持者们所反映出来的共

2、同思想倾向,或者说,是一种社会思潮,即洋务思潮。2纵观洋务运动的整个时期,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借法自强”的洋务思想其内容在洋务活动的实践中是不断扩展和延伸的,甚至它奉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纲领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也稍稍有所触动。在洋务运动初始的六十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近代军事工业,制造机器、火器,为了探究西人的技巧之原,和制作之本,避免师心自用和徒费钱粮,奕等还奏请设立同文馆,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又”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3,于是敢冒天

3、下之大不韪奏请招收科甲正途人员来学习天文算学等科学知识。洋务运动进入七十年代直至7中法战争,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已经跳出原有的军事工业的框架,向社会经济领域延伸,主张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国家富强,洋务实干家们顶住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压力,开矿设厂,兴修铁路,创办电报,孜孜以求地向西方学习富国之路。从八十年代末一直到甲午战争结束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思想趋于成熟,这段时期,向西方学习的领域重点还是在经济上的”求富”,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远见卓识的政论家把重商富民的思想发展到了洋务”求富”思想的顶峰,而且开始大胆尝试西方

4、政治领域的议会。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坚守”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也就成为时代的弃儿,很多力倡洋务的开明官僚和士大夫在维新思想的浪潮中走向了顽固派的垒营,因此,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在向西方学习的领域走的更远的人,传统观点将他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派”,而笔者比较认同的是他们始终没有走出洋务派的圈子,他们并没有想从根本上效法西方的政治体制,他们想学的西方议会,只不过是形式而已,这也是他们比大部分洋务派多走的一步,而他们又在向西方学习的力度和广度上与之后的维新派没法相提并论。1.2、概念界定及运用理论方法概念界定:在本节

5、,拟阐述和厘清这样几组概念及其关系:社会运动与妇女运动,妇女运动与女性主义,妇女研究与妇女运动研究等。毋庸置疑,妇女运动是社会运动的一支。社会运动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领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其中,又以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最为发达,有关社会运动的绝大多数问题和理论都是由社会★①王振寰、瞿海源:《社会学与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年9月增订版,第505页。★②刘宁元:《北京女性史研究二十年》,

6、北京:《北京党史》,1999年第5期。★③顾燕翎:《女性意识与妇女运动的发展》,台北:《中国论坛》,1987年,总第275期。★④王雅各:《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台北:巨流出版公司,1999年,第42页。★⑤顾燕翎:《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台北:女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8月版,导言第一页。第一章导论3会现象中的性别歧视观察入手,探讨歧视的成因、维系的机制和打破的方法。女性主义则将妇女研究中所得到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并在过程中纳入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考量,以形成检验和批判性别歧视社会体制的知识基础。妇女

7、运动一方面将妇女研究的内容扩充并付诸实现,另一方面还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并修正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容,在形成了新的知识之后,奠定再次行动的新基础。故而,”妇女研究”应包含”妇女运动研究”。但同时,”妇女运动研究”中必然涉及”妇女研究”的各项课题。即像台湾妇女运动中,台大妇女研究中心的女性问题研究本身就是妇运的一环一样。因研究时间和能力所限,在此篇文献综述中,将研究文献范围界定为”妇女运动研究”。另外,本研究将论述内容涉及的时间界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或台湾社会转型期间)(需要做重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妇女参政问

8、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运动所产生的后发性结果多半延续至90年代末,因此,本文在论述中不可避免地将材料时段扩延)。即文献涉及对象为:此时段对妇女运动的有关论著(研究成果)、新闻报刊报道、座谈访谈记录及当事人著作(一手资料)等。研究方法: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和诠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妇女运动,将这一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