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

ID:13016119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_第1页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_第2页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_第3页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    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是一个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复杂系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中对媒介素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对媒介素养的关键性认知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使用和解构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而相关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指导人们怎样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  依照周葆华和陆晔在《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一文中的划分,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从肇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范式,即:19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于英国源自精英文化脉络、强调

2、保护公众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式范式,逐步转移到强调对媒介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范式,并进一步拓展到以公众媒介参与为核心的范式。这三个范式是受众处理与媒介关系从被动到主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由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单向被动接受到对媒介信息的主动处理再到积极参与生产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理念和教育实践范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是密不可分的,有的学者把媒介素养分为三个时期:文化素养时期、视觉素养时期和数字素养期。分别意味着媒介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媒介素养理念和教育实践,从中不难看出媒介技术和媒介素养理念及教育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媒介融合时代

3、的到来必然促成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发生根本性的转向。从媒介形态的融合发展到媒介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媒介融合的实践将引发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并逐渐成为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建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传播主体泛化和传播权利分散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媒体开始回归大众化的本原,精英话语、主流垄断被消解。普通大众被赋予了传播的权利,他们受惠于技术的进步能够参与到传播的环节中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6年3月英国电影研究院的网站上公布了“媒介素养倡议书”,其中,最后的第七条倡议尤为引人注意,即“重视个人的民主权利和社会责任”,它在肯定新世纪

4、人们认知媒介及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媒介素养的同时开始强调对公众的“赋权”,提到了现代社会的公民通过参与媒介达成参与社会建构、推进民主的重大命题。而这恰恰应该是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旨归。  媒介融合构成了媒介化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时又进一步加速了社会媒介化的程度。媒介化社会中,由于媒介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断加强,使得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人们习惯了依照媒介所构建的不断扩大的“拟态环境”来形成对真实社会的认知、理解,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处在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及世界、人际交往、

5、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大众传媒依赖较高。”因此,高校势必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的当代媒介素养教育也必然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    二、蕴涵公民意识培育的媒介素养教育    当媒介素养转向参与式行动范式的时候,“赋权”作为一个关键词被突出出来。“赋权这一概念联结了个体的力量和能力、自发的互助系统和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变革采取的主动行为。赋权理论的研究和干预将个体的福祉与广泛的社会、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赋权概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个人、家庭、社群和社区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决策和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从而

6、使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更趋于公正”因此,当代以赋权为特点转向参与式行动范式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融合媒介技术,以此为平台,充分享用大众传播资源。深刻认识媒介再现现实的特性、媒介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媒介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媒介生态环境中媒介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与建构民主社会紧密相关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并最终将这些意识转化为个人行动的能力,自觉积极参与社会决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促使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向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改变,进而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也就是说,当代

7、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必须能够“增加受众(民主社会的公民)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能力,促进信息的公平表达和公平流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个人解放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公民意识,大学生才有把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自觉性和可能性。  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包括主体意识、公德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国家意识、参与意识和理性精神等等。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其核心。著名学者朱学勤则指出:“公民意识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有两层含义,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