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

ID:12938896

大小:2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_第1页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_第2页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_第3页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_第4页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关键词】明清时期;妃嫔;埋葬方式;妃园寝  【摘要】清代的妃园寝是在明代帝王妃嫔丧葬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明初恢复活人殉葬制度,殉死的妃嫔都葬于帝陵的左、右配殿,明英宗废止宫人殉葬后,妃嫔死后各建坟茔或葬于同一墓室中。清朝入关后,随着后宫等级制度的建立,妃嫔埋葬形式逐渐固定,历朝皇帝的妃嫔死后,各随其所属

2、皇帝的陵地,分别集中埋葬在东、西两个陵区之内,称之为妃园寝。  清代的妃园寝是在明代对历朝帝王妃嫔的丧葬处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发展而来的。所谓清代的妃园寝,是指有清一代自后金建国开始至清王朝灭亡的296年期间,除历朝皇后之外的所有皇帝妃嫔的墓葬。  一、明代妃嫔的埋葬方式  明代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建立明朝,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前后共历277年16帝。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东郊钟山之阳,称孝陵,惠帝朱允炆(即建文帝)在朱棣发

3、动的“靖难之役”中失踪,没有建造陵墓,其余14帝的陵墓都在北京。葬在北京的14位皇帝,有13位葬于北京北郊昌平县天寿山明陵之中,后人称之为“明十三陵”。明代宗朱祁钰(景帝)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于北京西郊金山,至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自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之后,明代历朝帝王的妃嫔死后,也就都埋葬在十三陵和金山这两个地方。  明代从洪武年间开始,恢复了自春秋时期就已经逐渐被历代统治者废除了的以活人殉葬的制度。这一灭绝人伦的人殉制度的恢复,无疑

4、是对历史的极大反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秦愍王朱死,亦用人殉。至于皇帝死后,殉葬的宫妃数量更是多得惊人。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孝陵(明太祖朱元璋)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长陵(明成祖朱棣)十六妃,俱从葬;献陵(明仁宗朱高炽)七妃,三葬金山,余俱从葬;景陵(明宣宗朱瞻基)八妃,一葬金山,余俱从葬。”[1]另外,景帝(明代宗朱祁钰)死后,因李贤之奏,汪妃以抚养幼女而免殉,但唐妃等亦被“赐红帛”从死。而据朝鲜国《李朝实录》记载,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日死之,

5、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诀。”[2]其惨烈之状,可以想见。  直到明英宗死前,才“遗诏罢宫妃殉葬”。于是,自“裕陵(明英宗朱祁镇)以后,妃无从葬者”。但由于这种灭绝人伦的做法在明朝已实行了近百年,所以直到明朝晚期,诸藩王府中妃妾自尽殉夫之事仍屡见不鲜,而明王朝不仅没有严加禁止,反而列予旌表,体恤鼓励,所以以活人殉葬的事件在明朝一直都有发生。  明英宗之前各朝殉葬的妃嫔是怎样埋葬的,当时

6、的官方史料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清人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说:“宫人从葬之令,至英宗始除。故长陵有东、西二井,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东南,西向。西井在定陵西北,东向。并三重门,门三道,殿三间,两庑各三间,绿瓦周垣。”[3]又《明孝宗实录》卷39有弘治三年六月甲申“修长陵东、西井香殿及厢房墙垣”的记载,据此可知,长陵的东、西二井应当就是长陵殉葬妃嫔的埋葬之地,而不是像过去有些人所推论的那样,是明代若干代殉葬妃嫔的集体合葬地。长陵东、西二井所葬人数,或如《大明会典》所述是16人,也可能如朝鲜国《李朝实录》所

7、说的是30余人,有待于将来考古发现去证实。至于为什么长陵把殉葬妃子的埋葬地称之为“井”,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解释说:“《会典》言长陵十六妃从葬,位号不俱。其曰井者,盖不隧道而直下,故谓之井。”清人梁份在《帝陵图说》中则解释得更加明白:“东井、西井当天寿山正东正西之地,永乐间所置,取金井之义,下窆穿圹不隧,为成祖十六妃殉葬之所,以次而葬于其所属帝陵的玄宫之左、右配殿[5]。  英宗之前诸帝,由于实行宫妃殉葬制度,被殉葬的宫妃们是在被集体缢杀后而一次性统一埋葬的,故“位号不俱”,这应当是成、仁、宣诸陵

8、殉葬妃嫔墓葬方式的共同特点。明英宗废止宫人殉葬以后,皇帝死后不再集体缢杀宫妃,妃嫔们得以享其天年,这样情况就有了改变,不可能再出现一次性统一埋葬的情况。所以英宗以后,“先是妃皆自为坟。宪庙十三妃,始同为一墓。嘉靖三十年,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妃为一墓,同一享殿,内作七室两厢等各备。于是金山预造五墓,墓各九数,以次葬焉。”[6]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段文字中使用了“坟”和“墓”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自古以来一直是有区别的。所谓坟,指的是墓上的封土,而墓则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