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院系自身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志愿服务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引言 按照目前大多数的学术观点,我国的志愿服务最早发起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力量较为单薄,社会影响力有限。1994年团中央号召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逐步向着多元化、全民参与化方向全面铺开。 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为年轻、最具有朝气的群体,高校大学
2、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非常广泛。因此,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成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原有的高校志愿服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做出调整,与时俱进。 二、当代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混乱。大多数青年志愿者反映,不知道自己到底归谁管。青年志愿组织原来直接隶属于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部,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纵向直辖于校级志愿服务组织,同时横向上是各院系团委的一个组成部门。而改革后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确立了其社团性质,是校级团委社团联合会下属的一个社团,但与此
3、同时,它仍然尴尬的出现在院系团委的部门设置当中。如今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不仅受院系团委的指导,同时又要接受社团联合会的领导,双重领导使得高校激情澎湃的青年志愿者逐渐丧失了活动的自主性,而徘徊于各类领导机构之间找不到自身的发展方向。 2.高校志愿者普遍反映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当前的大多高校青年志愿活动大多停留在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层次,例如组织为贫困家庭献爱心、帮助残障人士过马路等,这些活动虽然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但是与他们的专业才能和知识水平并不完全符合,有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甚至成为了“捡垃圾”、“搬桌子”的代名词,
4、这完全颠覆了“志愿者”这一高尚的称号。 3.高校志愿服务者人数众多,在志愿组织中很少有人能够找到自己鲜明的定位。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约有80%的新生都希望能够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然而,在众多的志愿服务者里却少有能够对自己有清晰定位的人出现,大多数新生都在盲目的忙碌中丧失了对于志愿服务的目标与热情,进而其志愿服务者的身份也逐渐不了了之。 综上所述,总结出我国高校在教育和引导青年志愿者,发起和引领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四点不足: (1)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2)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 (3)激励机
5、制不够健全。 (4)志愿服务岗位数量较少。3 三、解决当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统一的机构设置。实践证明,统一的机构设置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权责分明,分工明确。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是我国今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应尽快完成这种转化,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在高校中的社团地位,给予其明确的职能定位,并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性,如在经费管理、人员引进与流动、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志愿组织完全的自主权,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自主运转、自我管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2.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分块管理模式。华中师范
6、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块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目前该院系所建立的志愿服务基地共有3个,分别为新光小学、上马庄干休所以及大悟山区志愿服务基地,三个基地分别面向不同的志愿服务群体,新光小学主要面向家境贫困的小学生,上马庄干休所面向的是部队的离退休老干部及其家属,大悟山区志愿服务基地主要面向的是山区留守儿童以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每个志愿服务基地都有详细的志愿服务细则、志愿服务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并在新会员入会之初就向其介绍,由会员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服务意向选择不同的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实践。这样的做
7、法不仅使会员们能够主动的选择与自身相关的志愿服务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能够将人数众多的青年志愿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也增强了青年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3.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素质学分相结合。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将是今后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一个方向。由于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众多,因此新光小学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正是针对于这一特色而设立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找到其志愿服务的价值感,同时也能对于今后所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进展,同时也
8、有利于大学生找到专业学习的方向,提高专业技能。 素质学分是目前很多高校正在努力推进的工作,虽然素质学分目的并非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