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doc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doc

ID:12918569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9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doc_第1页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道德文化道德危机青少年违法犯罪道德教育学生道德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青少年生活中已经被严重弱化,引发了一场道德危机,其后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大量发生,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混乱,这将是未来民族的灾难。2002年的一天,四川泸州年仅14岁的在校中学生程某偷家里的钱,被爷爷发现,因为怕爷爷告诉父母,就拿扁担将其打昏,又拿菜刀将爷爷的脖颈

2、砍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爷爷。2004年大年三十,三名年仅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一个超市,实施抢劫。当审判后有人问他们,如果事主反抗你们,你们会怎么办时,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剁死他。”2006年,某中学高三学生对在同校读初中的活跃可爱的表妹有好感,几次提出非份要求遭到拒绝后,竟于一深夜带刀潜入表妹的睡房欲行不轨,再次遭表妹的反抗后将她杀害。面对这些血的案件,我们不禁陷入了思索中。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甚至愈演愈烈,从表面看是法制观念淡薄,实际是道德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如何解决这种危机,如何增强青

3、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下面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全新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树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教学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来,放到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    二、将中

4、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新课标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价值观,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提倡把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就为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们也在讲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但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日渐完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对于子女只有关心、奉献、付出,且不图回报。而子女对父母没有责任感,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难以想象,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责

5、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对国家社会承担起责任。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求知欲极强,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有加,使他们往往难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甚至不知道尊敬自己的老师。而一些父母也是在长期批判“封建礼教”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在与他人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也知之甚少。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经常发生。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甚至出现顶撞、辱骂老师的情况。2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们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了解认同中国古代

6、优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古代学生求学的艰难,提高他们尊师的意识,把尊敬师长作为美德。  三、结合生活实际,讲究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最终只能使它失去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

7、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如: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巨大变化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正确性。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社会。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  将“八荣八耻

8、”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最高体现,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提出使道德建设理论上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