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12335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9
《浅谈创设有效的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创设有效的课堂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原来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应该被淘汰。但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新的教学方式虽层出不穷,但流于形式的却不乏其数。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数学课堂?就此,我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与大家一起探讨。一、给学生一个“真”的课堂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2、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譬如在教学“元、角、分”一单元后,开展一个模拟现实的活动,在讲台上设计一个箱子(银行),老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模拟存取钱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3、,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真实、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要只有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真正给予学生一个“真”的课堂。二、
4、给学生一个“玩”的课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
5、“玩”中学、在“趣”中练、在“乐”中长才干、在“赛”中增勇气。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中,可以采取大量的数学游戏。在课的一开始,可以出示一个方格图和一只小蚂蚁的图片,请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充当指挥者,发出指令,如“向东走2格,再向北走一格”,另一人移动蚂蚁。其他的学生帮忙做裁判,看执行的同学移动得对不对。学生兴趣很高涨,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了数对。在介绍完数对的表示方法后,组织学生玩“和老师作好朋友”2的游戏,教师随意抽出两个数学组成一个数对,请数对表示的同学做自我介绍,和老师交朋友。由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积
6、极性非常高,思维特别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数对。可见,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对于数学课堂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三、给学生一个“疑”的课堂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数学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
7、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不断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上《比长短》的时候,老师故意用手握住一长一短两支粉笔的尾部,让学生猜哪支长,结果大部分学生都猜露出部分长的就长。然后放开手,结果学生发现中了老师的圈套,开始反思刚才为什么会猜错了,从而深刻认识到比物体的长短要一端对齐了比。毫无疑问,质疑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因此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疑问,大胆放手,让学生
8、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总之,要创设真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玩乐中体验数学、在质疑中深化数学。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