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

ID:2589898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_第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_第2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_第3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_第4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论文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为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为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而绞尽脑汁,新颖奇特、标新立异的情境创设,成了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的执教老师所追求的关键要素,同时似乎又无形地成为评判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于是,在一些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泛滥的、平庸的

2、或者牵强附会、画蛇添足的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要求“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我们所提倡的“求真”,绝不是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而是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面貌,探求课改的“本真”。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走进学生眼中的世界,寻找生活的源头,探索教学的真谛。案例1:一位乡村小学的老师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老师去肯德基买了一些东西:

3、汉堡35元,薯条30元,冰淇淋8元,玉米3元(说明:出示图片表示的数量都是1份)。师:你最喜欢吃哪两样东西?你想不想买下它?……案例2:同样一位乡村教师执教《7、8的加减法》时,他分组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7颗小石子,把它撒在画好的地面上,接着让学生自己统计圈内有几颗,圈外有几颗,你们能找出哪些加减法的算式呢?……案例1中的情境严重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所提供的数据也极不真实。再说,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没去过肯德基吃东西,缺少实际的生活体验,其回答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如此虚假的情境创设就好似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一样,激不起学生的半点兴趣。案例2这种游戏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课余生活,抓住了学生

4、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可谓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其实,对于乡村的教师来说,虽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乡村孩子所熟悉的鸡、鸭、鹅、猪、狗、牛、羊、田里的农作物等有利条件创设情境,搭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平台,乡村里丰富的生活情境、多彩的数学题材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的原形,是教师挖掘不尽的教学源泉。二、情境创设要务“实”“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是智能的开掘、精神的陶冶和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是为满足人们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而是重要使命的实践。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仅要有善良的动机和满腔的热情,更应该有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5、。”我们所要提倡的“务实”,是要丢掉课堂中“华而不实”的情境装饰,发扬真实、朴实与扎实的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不过于注重形式,而注重所创设的情境要简单、实在、实用、有实效,同时要便于操作,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案例1:有位老师在上《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前扛着摄像机,让一位学生扮成顾客到超市购物,然后制成导入情境的课件,问:这位小朋友在购物时要用什么?可谓用心良苦,为了这个简单的导入至少要花半天的制作时间。其实,学生生活中早就在用钱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呢?如果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如此兴师动众吗?案例2:《两三

6、步计算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同样是谈学生的人数,何不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呢?一位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四年级双语班有几个班?”(生:4个班。)“每班多少人?”(生:30人。)“四年级普通班有几个班?”(生:6个班。)“每班多少人?(”生:60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学生反馈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学校四年级双语班共有4个班,每班30人,普通班共有6个班,每班60人。“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探讨的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

7、一下子活跃起来。生1:双语班和普通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生2:普通班比双语班多多少人?生3:普通班的人数是双语班人数的几倍?……他们的问题当中有的是求两积的和,有的是求两积的差,有的是求两积的倍数,几乎涵盖了本节课中所要解决的所有类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实在、实用又高效,何乐而不为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求真”、“务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