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

ID:12880840

大小:3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9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_第1页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_第2页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_第3页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_第4页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困顿、放逐与固守—

2、—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困顿,放逐与固守——论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口林凯摘要:被学界几乎漠视了的舒婷的中后期诗歌具有较高的学术欣赏价值和社会检视意义.与其前期浪漫主义为主色调的朦胧诗不同,其中期的现代诗创作淡化情感,强化感觉,并着意于对生命与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其后期的现代诗创作则进一步地以探寻生命的终极关怀为母题.3O年来舒婷间有断续的诗歌创作反映了ig.30年来当代中国思想变革,社会转型的生动进程及其对诗歌创作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更揭示了诗人舒婷基于个性化的经验感悟和文化自觉所走过的理想主义者从困顿,放逐,挣扎到另类

3、固守的心路历程.关键词:舒婷;中后期诗歌:创作精神姿态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0)10-0125—04舒婷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三个阶段:1981年以前为前期诗歌,即朦胧诗.之后搁笔3年,结婚生子.1984年到1990年.为中期诗歌创作阶段.而后又断续停笔5年.1995年~1997年,为后期诗歌创作阶段.正是舒婷创作的两次重要停顿和自我调整,使舒婷诗歌创作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种不同的诗歌品格:即以浪漫主义诗风为主的前期朦胧诗:以淡化情感,强化感觉为创作手法,并着意于对生命与生存的体验与感悟的中期现代诗;以进一步探寻生存和生命终极价值为母题

4、的后期现代诗.综观舒婷的中后期诗作.我们可以看到她以超越的姿态作出的努力和尝试.舒婷的诗风从朦胧诗时期的浪漫主义逐渐向现代主义转变,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质的超越.从作品的主题来看,前期诗歌中主要表现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人的尊严与价值,爱,反传统的爱情观,正义,真理与人道等大时代语境主题.而中后期作品则主要处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个体神秘的生命直觉与体验,对生命奥秘的探询,现代人的生存危机,迷茫与困顿等主题;从审美风格来看.前期诗歌体现了理想主义者对诗美的精致追求,诗歌呈现出美丽而忧伤,清新而雅致,崇高而浪漫的审美风范,给读者以审美激情与力量.而中后期则转变为对生命沉郁而厚重的深度思考,呈现

5、出非理想,消解崇高浪漫与优美,自嘲,反讽的审丑风格;从创作主体的精神姿态来看,由前期的时代忧患意识,觉醒意识,”代”的代言意识,历史使命意识转变为中后期个体意识的回归,价值感的失落,生存意识,生命本体的探究开掘意识;从作品的表现手段上看.由前期的通感,象征,意象,蒙太奇,抒情为主,转变为中后期的以反讽,戏谑,幽默,隐喻,冷抒情,叙事性为主.舒婷中后期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与早期朦胧诗相比更加含蓄,着力以强烈的感觉来表达观念和情感.与前期以意象的抒情来表现思想和激情有根本的差别.作品的社会现实参与性明显淡泊,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舒婷的作品不再有时代内涵.而是说象早年一样以诗作为精神启蒙的工具性价

6、值丢失了,代之以更为现实,客观,理性,也更为本真的时代关怀.舒婷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之大.让人惊异.不过三年时间,舒婷就在历练与积淀中找到了新的感知作者简介:~(1977--),女,福建江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O期方式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之后的创作当中不断调整,逐渐成熟.这种跨越和自我超越,既是时代岔路口不得不做的理智之选.也是经历新的人生阶段,人生历练后深思熟虑的选择.舒婷后来在创作谈中说:”1985年深秋,阅历渐深的我,开始摆脱青春期的单纯.直入人的存在本质……或许,从那一刻起,我真正意识到人生的苍凉.”[1]此时舒婷三十而

7、立,走过了苦难岁月,初为人妻,人母,自己的诗歌理想之路一波三折.青春期的激情浪漫已经透支,生命走向成熟,”不必察看日历/)k年前我已立秋”,这首写于1990年的《立秋年华》表明了舒婷此时的心态.当时代的语境,生命历程,体验,心态的种种变化形成合力,舒婷的摆脱单纯.”直入人的存在本质”的创作转向也就变得可以解释.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许多文学现象实质上都与社会步入转型期密切关联.1970年代末~1J19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文学绝无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