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

ID:1811282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_第1页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_第2页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_第3页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_第4页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

2、【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作者】戴婷婷【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指导老师】杨爱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      言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他们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把对时代的思考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了诗

3、歌创作之中。朦胧诗作为一幅卓然独立的风景,已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潇洒辉煌的定格。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是中国当代诗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来源,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舒婷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她的诗歌创作不仅有对新颖生动的意象的描写,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让读者耳目一新;而且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又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那种忧伤痛苦、失望孤独、欢乐喜悦、坚定执着的诉说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以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使诗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突出所要表

4、达的主题。舒婷的诗写出了特色和个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她也因此成为诗坛永久的话题和读者最喜爱的诗人。阅读舒婷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更让我们读出了真诚、平淡、美好、感动。一、新颖生动的意象新颖生动的意象是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之一。朦胧诗的时代是一个诗歌意象的时代。在诗中,意象常常是指用某个词或词组表示某种特定情绪、情感、意义的具象符号。舒婷选取意象的角度十分独特,常常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这位生长在美丽的鼓浪屿海边的南国诗人有着别致的眼光和不一般的感受,在她的作品中,最新颖生动的也是最吸引我的则是“树”“海”“灯”

5、这三种意象。在名篇《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把她的真实情感蕴藏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赋予这两棵树性别色彩,“橡树”象征着男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是高大伟岸的;“木棉”象征着女性,“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1]同样高大的树,红硕美丽。诗人如此描写两棵树的并肩而立,采用表白的口吻,为的是将他们人格化,表达出作者心中的伟大的爱情理想。这种既形象又含蓄的抒写使诗歌显得别致精美,更富有内涵。整首诗以“树”的意象象征爱情

6、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的确是颇具匠心。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象征形象。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你的位置/在那旗帜下/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 [2]这里作者采用的是自白的方式,运用橄榄树这一意象,赋予了橄榄树使命,那就是:为爱人留言。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外,在《心愿》中,“愿崖树代我把手摇一摇/愿星儿为我多瞧你一眼/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呵/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 [3]这里的代人招手致意的崖树同样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代表了伟大而崇高

7、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树”本身就有遮风挡雨,使人冬暖夏凉的自然属性,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舒婷的诗歌中,“树”这一意象是别出心裁的,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海”也是舒婷诗歌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作为一个在海边生活的诗人,她对大海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甚至她已经把海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她用极其敏感而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大海的感受。“海”的意象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海是宽广的,是辽阔的,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更是深邃的。海的奔涌让我们想到希望和追求,诗人的欢乐和忧伤都体现在这一意象之中。1973年2月舒婷在《致大海》中写到:“

8、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诗人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