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

ID:12879948

大小:37.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_第1页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_第2页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_第3页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_第4页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高职 “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课题名称:基于高职“工匠精神”新旧迭代的活态课程构建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一、第一部分1、问题的提出德国工业4.0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计划预示着产业结构

2、将会转向智能化生产,用户体验式经济模式将会取代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经济模式。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定制、大数据分析、云制造等新型经济模式,市场将会逐步关注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价值。产品不是以生产者为主导,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和需求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新旧迭代性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专注于职业精神(敬业)和职业技能(精业),而学生主要任务则围绕单一的“产品质量”这一传统命题来展开。在信

3、息化时代,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显得不合时宜。忽略用户对于产品不断变化迭代的体验心理,只专注专业技能和产品本身,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创新能力弱,操作性强而灵活性差,缺乏洞察用户心理的能力。对于高职教学课程而言,必须打破传统的强调以“生产好的产品”为主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洞察用户心理,用迭代变化的思维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活态课程。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创新专业课程,进一步拓展“工匠精神”,催化学生的“匠”心迭代。2、课题界定(1)、课题的涵义:本课题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的“工匠精神”从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拓展,在

4、此基础上,高职教育重新审视和定义传统的课堂与课程教育。(2)、课题的内容: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3)、课题研究的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着眼于高职学院一门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4)、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为高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授课教师以及专业课程。(5)、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课程跟踪以及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已有的成果如下:《“互联网+”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董奇2016年发表于《当代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邓成2014年发表于《当代职业教育》;

5、《当代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周丽琴、孙玮2015年发表于《中华少年》;《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王丽媛2014年发表于《职教论坛》;《迭代共生: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创新》,孙田琳子、张舒予2014年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工作项目导向的迭代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钟明霞、姜柏军2013年发表于《计算机时代》;《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刘晓2015年发表于《江苏教育》;《基于云空间的迭代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卢华灯、李婷妤2015年发表于《计算机教育》;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6、目前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高职“工匠精神”研究基本上着眼于“精业”和“敬业”精神内涵的探讨。一是借鉴德日两国成熟的工匠人材培养模式;二是探讨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但是从用户心理和需求体验的角度去关注工匠精神的研究很少或者不够深入。(2)、对于迭代式思维和活态课程的研究论文不少,大多数的研究论文是以项目制为基础,其方式一般是将课程融入实际项目,建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解式课程。这样的课程着眼于项目和产品的完成质量,但是对于用户心理体验和实际需求研究较少。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本课题最大的意义和研究

7、价值在于顺应时代变化,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产好的产品”转向“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1)、现实意义:德国工业4.0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计划既预示意新的产品革命的到来,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工业水平大而不强的现实问题。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水平缺乏高质量、高层次的产品与服务;二是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程度不深,不够全面。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个性定制、有效生产和精准生产。基于这样现实需求,高职教育必须改革和创新课程。(2)、教学意义: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学生为己任。高技能的职业学生是我国未来高

8、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保证。但是,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促使我们改变一成不变的办学思路。在“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这必定要求我们把握社会和经济的脉搏,调整思路,改革专业课程,使“工匠精神”通过新旧迭代的蜕变,赶上“时代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