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

ID:12878255

大小:3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9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_第1页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_第2页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_第3页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_第4页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

2、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余光中诗作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2011年第2期(总第114期)台湾研究集刊TAIWANRESEARCHJOURNALNo.22011Genera/No.114-~24e.,中诗”VIz与华夏诗学传统——以沙田时期为例徐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摘要:香港十

3、年是余光中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新际遇让他的诗章之华夏色彩更为浓郁圆融.本文以细读方式,从人际关怀,士人风骨和人生领悟三方面探讨余光中此期诗作的华夏古典传统.关键词1余光中;华夏诗学;沙田时期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590(2011)02—0073—061974~1984年,余光中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十年,是余光中的文学生命中极为灿烂的一页,散文,翻译,论述和学术活动,都是丰收的季节.这十年间,余光中共写了200多首诗歌,质佳

4、量丰,成为诗人创作的又一高峰,其中焕发出的华夏诗学的芬芳,尤其值得论者关注.华夏诗学博大精深,综观千年诗史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仁者爱人的人际关怀;二,刚健进取的士人风骨;三,天人同构的人生领悟.本文从这三方面分析余光中此期的诗作.华夏诗学中洋溢着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大众的深厚同情,对民族命运的无限关切,是中国诗史上许多大师的创作特色.不求来世恩宠,担当多于解脱,执着人间,关注现实,以对人的同情与抚慰为诗人的主要职责,创作的主要宗旨,是仁者爱人的华夏诗学传统,余光中诗作继承了这一传统.1974年,

5、正处于文革后期的神州大陆浩劫未已,民生多艰.香港比之台北,与大陆似相联又似隔绝,让诗人对故国”心情波动,梦魂难安”,大量涌现关怀和贴近大陆现状之作.此前余光中也有许多关切大陆的篇章,在美国抒发乡思,在台湾怀念祖国,但都不如此时的诗有切肤之痛.到港不久即是中秋,诗人望月感慨”一裂的创伤何日重圆,八万万人共婵娟”;行走香港街市,见旺角老媪,有”她展颜一笑/脸纹深处波动那眼神/舅母曾经,外婆也曾经/每一座山县和水村,在江南/每一个老妪在灶下,井边/乡音婉转依稀那神情”._】]作者简介:徐学,男,厦门大学

6、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73?初到香港,余光中诗的基调是铿然的节奏,随着九广铁路北上南下的火车而震颤,诗集《与永恒拔河》中把此时所作17首抒发乡愁的诗归为一辑,以”九广铁路”为题.北望的不只是火车,还有界河深圳河,其中最值得一读的是《公无渡河》:公无渡河,一道铁丝网在伸手/公竞渡河,一架望远镜在凝眸/堕河而死,一排子弹呼啸过去/当奈公何,一丛芦苇在摇头/一道探照灯警告说,公无渡海/一艘巡逻艇咆哮说,公竞渡海/一群鲨鱼扑过去,堕海而死/一片血水涌上来

7、,歌亦无奈.古诗《公无渡河》收于汉乐府《箜篌引》,述说的是狂夫从激流中过河,其妻呼喊劝阻,不听,狂夫被冲走,其妻感念随发,引箜篌作此悼亡曲.这是一首哀而不伤,音韵结构非常动人的美丽短歌:公无渡河——高声制止;公竞渡河——低声悲叹;堕河公死——无限哀伤;当奈公何——绝望沉静.全诗以”公”,”河”(何)的音韵交替反响,回环往复来加强悲情的感受.面对巨大悲剧,并不涕泪交流,一泻如注,而是委婉冲淡,哀而不伤.余光中将此小诗引人自己的诗作,对照今之渡河惨剧,并加以变化发展,达成古今互证.深圳河畔大鹏湾边偷渡

8、者的悲惨境遇与古代悲剧中——”公”“渡河”,”堕河公死”,人物,动作,场景和结局似乎是相同的,却多了铁丝网,望远镜,探照灯,巡逻艇,子弹等现代事物.第二段更从河延伸到海,从妇人的”当奈公何”到诗人的”歌亦无奈”……这首诗歌浓缩了香港的现场,中国的现实,民族的亘古悲剧和诗人永恒的哀伤,短短八行,张力饱满,咫幅千里.类似此种关心大众忧国忧民的诗歌还有《灯下》,《沙田之夜》,《望边》,《梦魇》,《海祭》……或沉痛或抑郁,或滑稽梯突,或凄然而笑.除了对当下民族与大众的关切,诗人还追溯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