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

ID:1286681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09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_第1页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_第2页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_第3页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后续探究实验活动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淳安县小学常识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学员交流材料)(淳安县姜家镇中心小学章荣华)(一)理性分析当前,高段实验教学存在一种模式: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研究教师设置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又帮学生扫除各种障碍,学生仿着老师做一遍。教师很少允许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策划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有利的,但从一个人成长的素质而言-----培养出的这种人在日后的工作中恐怕是很难有所表现的,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研究精神。如若我们的教师敢于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面对小学常识教学,我想有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后续探究实验活动”是可以为我们带来

2、益处的。后续探究实验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问题情景”的指引下,自主地寻找教师设计以外的问题,并自主地确定思维与行动的指向,按自己设定的指向进行实验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提问,学会策划,学会布局实验。在经历一次次类似的探究活动后,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生活所必须的研究精神。要确保一种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得以顺利地铺张开来,总有它自身的基本原则,后续探究实验活动也不例外。1、实验内容本身是“有形的”,但内涵却是“无限的”。后续探究实验活动所面对的内容必须是根基于现行教材,但却又不拘泥于所选教材。教师要选择那些“一叶落能知天下秋”、“

3、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典型化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经历典型化的探究学习过程而感悟颇深。在教材中要毫不费力的找到典型化意义的内容是不多的,这需要教师拿到教材后对教材做一番解析与整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个方面着手考虑:A、遵从在实验方式、方法上求异、求多的思路去拓展教学内容;B、创设一种“结论Θ问题”相融的教学格局。即教师要创设一种教学契机:让学生把握实验现象后既可看到科学结论又能从结论中感受到疑问的存在。2、巧妙地安排实验材料。实验活动逃离不了材料,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把探究活动进行到底。几次教学,感受到课堂中安排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材料本身是否隐藏着“谁与

4、谁”装配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在经历几次摆弄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巧妙地组合”;B、一个材料,是否可以与多种材料相配合;C、是否可用简单、便宜、生活中的材料替代复杂、昂贵、实验室中的材料;D、什么材料可以一骨脑儿地给学生,什么材料应一部分一部分地给学生。这要考虑到实验、学生的需要。3、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与自由的活动空间。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把时间揉碎来搞的,完整的45分钟,3分钟讲实验步骤,3分钟模仿着做一遍,这样翻来覆去一折腾,学生并不能能动地探究个什么。要学生探究性地完成实验,学生的活动时间块就不能只停留于3--5分钟,而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另外在实验方案的的确定与

5、实施中,学生可以按自己与小组成员的意愿进行策划与实验,允许学生“什么也没研究出”或“研究中出现失败现象”。只有在一种没有责备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开胆量去战胜一个个实验难题,去创造一个个实验方案。4、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不一定以“问题的解决”告终,它可以“问题的产生”而告一段落。后续探究实验活动是一个永不终结的系统,仅凭课堂几十分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允许小学生以提出与解释问题把学科学暂告一个段落。(二)课例设计思考“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性质教学设计------磁铁性质教学一、教材知识点分析磁铁在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磁铁能吸铁,且

6、磁铁有蹄形、圆环形、条形等。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性质。关于磁铁的性质,本课分为5部分加以论述:磁铁能吸铁;磁铁有2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能使小刀磁化。在探究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最能反映“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知识点------“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作为本课设计的重点。要讲清这个概念,必须涉足先前的2个知识点:一是磁铁能吸铁,另一个是磁铁有2个磁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前两大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教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二、课例设计基本思路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传统教学中这个实验是怎样教学的。传统理念中一般

7、是先告诉学生“磁铁具有同极想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而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尝试模仿实验一遍,学生感受到真是这样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按这种思路进行教学,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虽很容易,但投入学习活动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不够淋漓致尽。况且学生不能充分地经历“探求科学意义”的过程。在反思本课教学后,感到这样的路子很不利于学生从“探究”的角度安排自己的学。在我看来,关于本课要促成学生探究性的学,必须立足三点思考:1、探究之中必须有个体自由行为的发挥与达成。模仿与创新相比,自由程度的发挥总是不好相提并论的,创造是一个重组与提升潜在经验的过程,需要教师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