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

ID:1284241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_第1页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_第2页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_第3页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上会明确规定培训资金的性质和专用性.所以,A对挪用的资金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是明知的.其虽然可能并不积极追求挪用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这一结果显然持放任态度.综上所述,本案中行为人A虽然在取得专项培训资金上存在瑕疵,即虚拟了51人的名单,但其与市扶贫办签订有正式协议,不影响其取得专项培训经费的合法性,而且行为人A虚构假名单的目的是掩盖其挪用特定资金的行为.从总体上看,A的行为性质主要是挪用特定款物.当然,如果行为人A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而是单纯骗取国家扶贫资金用于本单位日常开支或其他用途,

2、则行为的性质就不是挪用特定款物行为,而是诈骗行为.固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丁英华(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师,法学博士)I-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如何认定与处断,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议,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的困惑.我国新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法定性特征,未经刑法明文规定,不能成立单位犯罪,诈骗罪即属于自然人犯罪范畴.实践中,以单位名义诈骗的行为往往犯罪数额巨大,其社会危害程度远高于自然人犯罪.而对于以单位名义诈骗的行为,如果机械地理解罪刑法定原则,将导致无法定罪处罚,造成适用法律上的困难,本案即是其一着例.一,本案应认定为诈骗罪(一)A的行为符合诈骗的客观方面特征根据《

3、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被界定为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本案中的关键行为是以学校名义虚构事实,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没有这一欺诈行为,不可能实现对于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的非法占有.因此,骗是本案的关键行为,在性质上符合诈骗的特征.A作为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与实际控制人,学校的El常事务完全由其一手操纵.本案中,正是A伪造了虚假的培训名单,虚构了培训学生的事实,从而骗取了国家扶贫资金.因此A的行为符合诈骗罪客观方面的特征.(二)A主观上具有骗取公私财物的故意作为国家扶贫款申报单位的负责人.A对于国家扶贫款的专款专用的规定,应当是明知的.

4、而伪造培训学生名单骗取财物的行为则是出于故意.A之所以伪造学生名单,骗取国家扶贫款,其目的不是为了对国家扶贫款的正当使用,而是为了实现对该笔款项的非法占有与使用.因此,A明知国家扶贫款应该专款专用,其不具有使用该笔款项的资格,仍然故意伪造虚假的名单骗取该笔款项.其主观上明显具有骗取公私财物的故意.(三)A是诈骗罪的适格主体虽然本案的钱款为在名义上是学校申请领取的.也由市扶贫办直接拨付给了学校.但A作为学校的实际拥有者和控制者,是事实上的受益人.学校由A创办和拥有,学校的日常开支由A承担,学校的经营利益也由A获得.作为单位意志的实际操纵者,A的意志与单位意志是同一的.该诈骗

5、行为不过是A利用了学校作为法人这一合法外衣所实施的非法行为而已.A是诈骗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与直接责任人.因此,在刑法评价上不应将本案主体定位于学校,而是应该定位于A本身.这样的评价并不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否认学校的法人资格,在民事法律关系上,仍然可以认定学校与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对于被骗取的国家财产.学校仍然要以学校资产予以赔偿,并可以向A进行追偿.但在刑事法律关系上,该诈骗行为应被评价为A的个人行为,由A个人承担刑事责任.二,本案不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一)本案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牟利性”特征为单位牟取利益是单位犯罪的特定目的,它是单位犯罪区别于打着单位旗号牟取个人私利犯罪的

6、实质性特征.那些不是为了单位利益的犯罪行为.即使是以单位的名义进行的,也不应以单位犯罪论.这种区分对于司法机关在单位整体人格与单位自然人人格混同时做出清晰的责任认定是有积极意义.如果自然人是依托单位犯罪的意志,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但结果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能认定是单位犯罪.本案中,A作为单位的实际所有者与控制者,依托单2010年第2期(经典案例版)/总第94期位的意志,利用单位的名义实施诈骗行为,其实质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其行为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应该属于自然人犯罪.退一步来说,在司法实践中.即便是为了单位利益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仍然可以直接以自然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如

7、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在《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应该说,为了单位利益与为了个人利益相比较,在道义评价与主观恶性上.前者都较后者为轻,对于轻者尚且可以直接适用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罚,根据举轻以明重的原理,对于后者纯粹为了个人利益的行为当然更应该适用该处罚方式.(二)本案不符合单位犯罪的整体性特征单位犯罪行为是单位整体意志的体现.任何一种犯罪都是通过一定的客观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