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D:12829886

大小:271.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19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1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2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3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4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王智慧李烨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政策;战争的性质和后果;《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二、思想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并进而入侵中国挑起的战争,它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英勇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三、能力培养: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

2、、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用具:地图、教材插图、史料、多媒体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

3、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迈出了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虽未得逞,却尝到了甜头。日本从台湾撤军,却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1885年起,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提前建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1892年,日本外务相大木在议会中演讲,公开说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

4、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国一败再败,清政府内部虽然有人主张抗战,但当时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为了保持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地位,保存北洋陆海军实力,长期以来就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并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战前李鸿章在军事上极力避战求和,在外交上则推行“以夷制夷”,把解决中日“争端”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列强的“调停”上。战争爆发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19世纪

5、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问题上,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了不同的心态。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一次为反对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迅速席卷朝鲜南部三个道。朝鲜统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则怂恿清政府出兵,阴谋把清政府拖入战争的陷井,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当清政府派兵入朝后,日本则以保护使馆为由,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两国同时撤军,反而增兵。后来日本外务大臣陆

6、奥宗光回忆说:日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促成中日关系的“彻底决裂”。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第一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第二阶段1.爆发:丰岛海战3.战争的性质: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战争的经过1、战争的爆发对照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明: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2.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

7、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引导学生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装备相差不大。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指图讲解,在李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利用小字和插图,揭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

8、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联系洋务运动,加深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理解。战争的过程阶段战场主要战役战况重要人物第一阶段(189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