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20395
大小:4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9
《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成因分析 摘要:社会转型期内,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公共决策偏离公共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对个人、政府以及社会都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权力导向因素、制度因素以及利益驱动因素的分析,找出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寻租行为的成因,并提出抑制寻租行为的治理路径。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寻租行为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
2、31(2017)03011307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政府善治意义重大。地方政府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其公共决策质量对有效贯彻中央政府大政方针,实现当地社会稳定和保证经济、社会文化等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忧虑。因此,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寻租行为的原因,探索克服和抑制该寻租行为的对策与措施,是当前中国政府治理中面临的一个突出而紧迫的课题。 一、寻租及其
3、在地方公共决策中的表现形态 (一)寻租的概念 寻租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公共选择学派、国际贸易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等三大学派,其中以塔洛克和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集中分析了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而对于“寻租”的定义则多种多样,在公共选择学派内部对其定义也不完全统一。塔洛克(GordonTullock)、布坎南(JamesMBuchanan)、托利森(RobertDTollison)认为“(寻租)是指对个人通过政府庇护为寻求财富转移所作的浪费资源的行为的描述”[1]。塔洛克将寻租定义为“那种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2],布坎南将
4、寻租定义为“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下的经济行为,在这种制度下,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努力所造成的不是社会剩余而是社会浪费”。虽然定义不一,但是公共选择学派在对寻租的定义中表现出了共性:通过权力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因此,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是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凭借所掌握的公权力为筹码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在中国,对此定义须做两个方面的阐释:(1)本文中的地方政府是狭义意义的,是指依据中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的特定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自行处理局部性公共事务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2)政府的寻租行为包括政府主动创租、被动创租和无意创租三种
5、类型[3],本文只讨论地方政府主动创租和被动创租两种行为表现及背后原因。 (二)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形态 寻租概念的思想是从传统的垄断理论开始的。如图1所示,纵轴P为价格,横轴Q为所售商品数量,D为需求曲线。在竞争条件下,P1、Q1为价格和需求量,但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与需求量变为P2、Q2。传统垄断理论认为,阴影三角形A(即“哈伯格”三角形)为垄断条件下社会的净损失,而阴影长方形B为消费者向垄断者的价值转移,因此这一部分不存在社会的损失。但这一假设的前提是垄断不存在成本,而在实际情况中,实现垄断必然会有代价。在通过政府实现垄断的途径中,无论是地方政府主动寻租还
6、是被动寻租,这部分代价包括了租金。 1.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主动寻租 主动寻租是指地方政府部门及政府官员,在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主动为自己、部门或利益集团谋求经济利益的寻租行为。其表现形式有:(1)利用公共权力,通过公共决策提升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利润(如试点、办开发区等),诱使企业以寻租为代价获得垄断利润,即“政治创租”(politicalrentcreating)。(2)故意以某项会损失企业利益的政策为威胁(如重新进行试点资格审查等),迫使企业为避免该政策而割舍部分既得利益与之分享(准摊派),即“抽租”(rentextraction)。主动寻租一般
7、发生在决策制定阶段。 2.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被动寻租 被动寻租是指地方政府受私人或利益集团左右,为其所用,制定并实施一些能给私人或利益集团带来巨额租金的经济政策和法案。利益集团在影响公共决策过程中,受到政府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等影响约束,一般会通过制度和非制度两种途径影响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利用制度途?接跋旃?共决策有以下几种方式:(1)寻求地方人大、政协机构的提案支持;(2)通过主管部门寻求地方政策保护;(3)利用专家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从学术角度论证有利于本利益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