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77292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沧州枣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枣概况1.1沧州枣的产业概况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同时,它也是生产枣的著名产区。这里生产枣的主要品种是金丝小枣和冬枣,因此又有着“枣城”的美誉。目前,沧州生产的品种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沧州枣品种已有20余种。其中最具特色,最高产量的还是以金丝小枣和冬枣为主。冬枣粒大,呈圆形。金丝小枣,因为成熟的小枣掰开后能拉出金灿灿的黄丝,所以得名。金丝小枣与冬枣均是沧州的名优特产品。金丝小枣与冬枣的种植面积占枣总面积的80%以上,可以达到年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建国以后至今,沧州枣的产量以累积产量已达4384.45万公斤,其中出口达750万公斤。目前
2、,沧州正在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努力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鲜食果品生产基地、养殖基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枣则成为政府重点发展的主要鲜果。金丝小枣和冬枣是沧州市的传统优势果品,以其品质好、营养高、风味佳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我市部分县(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到2001年底,全市金丝小枣面积达到9.6万平方米,总产1.9亿千克,居全省及全国首位;冬枣做为新兴产业,全市目前总栽培面0.33万平方米,总产100万千克,枣总产值已达到全市果品总产值的60%以上。沧州市冬枣大田栽培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沧
3、州市林业科技人员同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重点攻关,顺利解决了沧州冬枣的“速生繁育技术”,从而使沧州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沧州的黄骅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6年底沧州市冬枣栽培面积已经超过了2.5万平方米、产量突破了5.5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颁发了黄骅冬枣国家强制性标准,沧州在冬枣种植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药剂、施用有机肥,严格规范生产,并且在全市推广了《无公害黄骅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0.2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无公害密植园,2002年黄骅冬枣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2年6月经国家质量监检
4、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沧州的黄骅冬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到目前为止,从世界上来看共有50多国家种植红枣,但大多数都在北纬30~50度和南纬20~45度之间,这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的气候环境最适宜枣的生长,枣的种植范围还是很广的。尽管如此,世界上种植枣的重心仍是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和中亚,以东亚为主。其中最大的生产国为中国。1.2沧州的技术力量9中国国际枣文化研究会将积极开展枣类文化研究及交流工作,培育改良大枣种植业及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大引导大枣加工生产企业走新型科技工业化道路、推动完善枣业领域内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大枣深加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及出口创汇能力,激扬民众对枣类产品和大枣文化的自尊和自豪
5、,全面传承几千年优秀中国枣文化遗产,汇入当今世界多元枣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潮流,倡导大枣饮食文化,提高民族体质,增强人类健康,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自从加入WTO组织以来,在枣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对果品外观和内在品质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沧州研究所努力加大对枣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使枣的单产明显提高,品质良好、效益好。具体的科研项目有冬枣清洁生产技术,促进无核枣果实膨大的试验,枣设施栽培提高果枝率的技术研究,枣果实套袋试验等等。2.沧州枣存在的问题2.1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且竞争无序冬枣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子,龙头企业是带动冬枣产业发展的一种比
6、较好的方式。为此,在冬枣的主产区建立了一批以经营冬枣为主的大型龙头企业,但是这些龙头企业的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作为龙头企业,品牌是他们的生命,为了创立品牌,确保冬枣的市场声誉和形象,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策划、设计了专用包装、制定了收购标准、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建立了贮藏保鲜库等。但在2006年的经营中,由于冬枣市场的不规范、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减弱、生产农户的低信誉、大量个体商贩的无序介入和不正当竞争、加上自然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龙头企业在经营上败下阵来,损失惨重。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冬枣迅猛发展的形势和日益融合的国际果品大市场的需要。2.2冬枣生产组织化程
7、度低沧州市冬枣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仍是最基本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组织结构简单。而且在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即使土地相邻的两家,生产出的冬枣在质量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当地政府和业务技术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再好的技术措施和标准都显得苍白无力。个体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味的求多求大,而不惜牺牲冬枣的品质,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将是破坏冬枣的声誉,断送冬枣的前程,生产的随意性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