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

ID:12666830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_第1页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_第2页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_第3页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史料教学提高解题能力史料解析题是当前高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题型。国家教委颁布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四大类中,第二类便着重强调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不少学生解答史料题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而症结在平时学习训练少,为使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解题能力,谈一些看法。一、立足教材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在教学中决不可把这些材料置于一边,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归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的材料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三大类。对于不同形式的材料,教师在教

2、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如中国近代史下册,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不能御外侮。”这则材料可设问为:(1)蒋介石在什么背景下讲这段话的?(2)“外寇”、“内匪”分别指什么?(3)体现蒋介石政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通过对材料的设问和处理,将材料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增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对于表格材料,则引导学生透过表面枯燥的数据发掘其深层内涵。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有关《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

3、债情况表》,这则材料我是这样设问的:(1)列强借款具有哪些特点?(2)列强争相向清政府借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清政府对外借款带来什么影响?(4)当时借款与今天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通过一系列设问,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表格材料题的解题方法。第4页共4页对于图片材料,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美苏争霸》的漫画,我设计如下的问题:(1)漫画里面两人是谁?(2)两人扳手腕反映当时政治有何特点?(3)漫画反映什么事件?教材除了漫画之外还有很多图片,这些生动具体的图片材料补充了教材的重要内

4、容,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想象等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二、补充史料,拓宽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认知必要的史料,拓宽知识面,这是培养史料解析能力的基础。史料浩如烟海,而课本受篇幅的限制,十分简略。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延伸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史料的感知。第一联系课本内容,在教学上直接引用史料原文。对于课本上写得抽象概括的历史事件,可以引用史料原文作具体的补充,如讲到商鞅变法时,我引用“立木取信”的文献资料作具体的充实。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或结论,引用史料原文进行佐证。如讲到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呈现出繁荣的

5、景象时,就引用《汉书,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这一材料的引证,学生既明了文景之治的社会发展情况,又能理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引用史料原文,让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进行评价。如讲到魏征时,引用唐太宗对魏征评价的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通过这一引证,学生不但能正确评价魏征其人,而且能深刻记住史料。在引用史料时,要注入新的生机,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

6、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是史料的简单再现。学生通过对史料原文的学习,接受了一定的史料信息,就为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师补充的有关史料与具体的分析,加深了教材内容,增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辨证思维与认识能力。三、加强史料训练,使学生史料解析的技能熟练化第4页共4页训练是培养史料解析能力的基本途径。让学生认知一定的史料,这对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技能来说还不够,必须加强训练,使解答史料分析题的技能熟练化,逐渐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一)选编灵活多样的史料解析题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完成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在练习中,由简到繁,由

7、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可从史料的简单解析入手,如“秦王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读后请回答:史料主要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第二,从史料比较分析入手。如:甲“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每年分夏税、秋税两次征收”。乙“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必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拆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