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38530
大小:20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8
《高校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重要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高校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课程与教学》专题辅导考试大纲主要内容*一、课程理论与实践*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三、教学理论与实践*四、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五、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人(学生):经验/心理*课程:教/学什么?*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怎么教/学?*社会(政、经、文)一、课程理论与实践*⒈课程的概念。*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4.课程设计模式。*5.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6.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7.迈向成功的课程实施。*
2、8.新课程改革的目标。*9.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课程的概念*课程概念*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课程类型(填空)*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19高校教育,成就高效人才!咨询电话:0791-88529392网址:www.
3、uac-edu.com江西高校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三种形态。*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程流派*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简答)*(1)代表人物:杜威*(2)基本主张*①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②强调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③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及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3)评价*优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强调实践活动;*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
4、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内在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课程流派*社会中心课程理论*(1)代表人物*布鲁纳*(2)基本主张*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为了克服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片面性提出来的,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它认为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
5、发点,而提出要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社会中心课程以改造社会为中心,通过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3)评价*优点:*①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局限性:*①19高校教育,成就高效人才!咨询电话:0791-88529392网址:www.uac-edu.com江西高校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科学本身、学生本身的系统性及需要;*②忽视
6、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③夸大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填空题)*(1)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其强调的是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
7、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
8、现代教育”派的主张。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个体/课程理论/科学研究)(简答题)*1.社会需求*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体系在: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的,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2.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