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67526
大小:217.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7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山西大学2009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艺术研究作者姓名蔡益卿指导教师郭三娟副教授常保成教授学科专业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培养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年限2007年3月-2009年7月二〇〇九年七月46绪论目录绪论…………………………………………………………………………………1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二)、课堂管理艺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三)、传统的课堂管理及弊端…………………………………………………
2、………2(四)、新课程对课堂管理的挑战………………………………………………………3二、文献综述——国内外课堂管理研究概况…………………………………………3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研究所采用的方法……………………………5(一)、文献研究法………………………………………………………………………5(二)、行动研究法………………………………………………………………………5(三)、案例研究法………………………………………………………………………5(四)、观察法……………………………………………………………………………5第一章、教师自我管理艺术………………………………………………………
3、……7一、讲授过程的控制…………………………………………………………………7二、教学的主观性控制………………………………………………………………8三、教态的控制………………………………………………………………………8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9第二章、课堂秩序控制和心理调控艺术的运用……………………………………10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0二、师生和谐交往是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的关键……………………………………10三、关怀激励为主,促使“心理相容”………………………………………………11四、抓住
4、优势兴奋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12(一)、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12(二)、抓好开课后半小时的学习状态…………………………………………………12(三)、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12五、采取隐形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13(一)、灵活性……………………………………………………………………………13(二)、高效性……………………………………………………………………………13(三)、艺术性………………………………………………………………………
5、……1446绪论第三章、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艺术………………………………………………………19一、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前提…………………………………………………19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19(一)、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19(二)、问题设计…………………………………………………………………………21(三)、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21(四)、板书设计………………………………………………………………………23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6、……………………24(一)、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可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24(二)、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24(三)、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往往是交替使用的………………………………………24第四章、教学机智运用的艺术…………………………………………………………25一、趁热加工艺术………………………………………………………………………25二、暂时悬挂艺术………………………………………………………………………25三、巧用幽默艺术………………………………………………………………………25四、因势利导艺术……………………………………
7、…………………………………26五、爱心感化艺术………………………………………………………………………26六、自嘲解围艺术………………………………………………………………………27第五章、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28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择………………………………………………………28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28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