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

ID:12510961

大小:93.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书摘-中医诊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绪论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的论述揭示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即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整体观念、相互联系,是中医诊断时强调整体审察的认识论基础。整体审察的含义,一方面是指通过诊法收集

2、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痛苦。要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情况,不仅应对局部的病状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而且要通过寒热、饮食、二便、睡眠、精神状况、舌象、脉象等了解全身的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病史、体质、环境、时令、气候等对疾病有无影响,从而广泛而详细地占有临床资料,为正确诊断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要求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只注意到当前的、局部的、明显的病理改变,而忽视了时、地、人、病的特殊性,还要从疾病的前因后果、演变发展

3、趋势上加以考虑。2.诊法合参诊法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必须做到诊法合参,才能全面、详尽地获取诊断所需的临床资料;再者,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独特的方法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在临床上,四诊常参合运用而难以截然分开。3.病证结合在中医学中,“病”与“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辨病有利于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

4、主要矛盾。正由于病与证对疾病本质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所以中医学强调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第二单元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其中现病史是问诊的主要内容。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应从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四个方面进行询问,其中问现在症状是问诊的重点。一、问寒热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

5、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寒”是指病人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热”是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发热。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两个方面。邪气致病者,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寒邪致病,恶寒症状突出;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发热症状明显。机体阴阳失

6、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一)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由于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寒热症状可有轻重的区别,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1.恶寒重发热轻即患者感觉恶寒明显,并有轻微发热的症状。是风寒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寒之邪所致。2.发热轻而恶风即患者自觉由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是伤风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邪所致。3.发热重恶寒轻即病人自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有轻微怕冷的症状。

7、是风热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二)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觉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1.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并有四肢不温,或有脘腹、肢体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喘咳痰鸣,脉沉紧等症。主要见于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郁遏阳气,机体失于温煦所致。2.久病畏寒指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发凉,得温可缓的症状。常兼面色(白光)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主要见于里虚寒证,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三)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但

8、热不寒是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寒热特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1.壮热壮热是指病人身发高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