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

ID:12506370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_第1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_第2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_第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_第4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江西中医药2007年10月第10期总38卷第298期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临床体会★张慧(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南昌330006)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5,7文献标识码: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机制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征,属中医学"血证","紫斑"范畴.临床常见有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阳虚火旺,瘀血阻络等型,分别以清热凉血,健脾益气,滋阴清热,活血通络等治疗,一般可获效.而慢性ITP则不然,其病程一般长达2年以上,对强的松,长春新碱,环孢素A等疗效不显

2、,或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短期内再次反复.近8年来本人对慢性1vrP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取得较好的疗效,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慢性ITP的发生及变化,病机较复杂,病位主在肝而累及多脏,病性常虚实夹杂,"热毒,瘀,虚"交织是病情缠绵难愈的原因.1.1热毒留恋,诱因而发ITP初发者,往往因外感六淫之毒,或接触某些药毒,毒邪内侵营血,损伤血络,迫血妄行而出血,随着疾病的迁延,余邪留恋于营分,每因外感六淫,或饮食不慎,或七情劳倦而诱发内伏之邪,邪燔营血,损伤血络而引发出血.此类病人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出血,每每复发时病情来势急剧,出血范围大,常多部位出血,血

3、色鲜艳,伴有五心烦热,或怕热喜凉,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1.2瘀血阻络,脏腑受损慢性ITP病情缠绵,反复不愈,常导致血壅于经脉,或离经之血留滞于脏腑,所谓"久病人络".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瘀血证,如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或腹部积聚(脾肿大),舌质紫暗或舌见瘀斑,瘀点等,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因毒致瘀.慢性ITP久病不愈,毒邪内伏营阴,毒血相搏成瘀.二是慢性ITP久病营阴耗损,阴虚内热,煎熬阴血,粘滞而成瘀.三是慢性ITP久病致肝脾肾功能受损,肝失疏泄,气机阻滞,离经之血不循常道,而致瘀积,形成聚积或皮下瘀斑;久病脾肾亏虚,统摄无力,则血溢于脉外;或久病耗气,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这些

4、离经之血留滞于脏腑,或血脉壅滞都将造成多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最终造成肝不藏血,心失主血,脾不统血,肾不封藏,阴阳失调.1.3肝脏受损,藏血不力慢性ITP久病不复,常常导致多脏功能异常或虚损,其中以肝脏受损为关键.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对血有调节作用.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与五气中的风相应.慢性ITP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现心烦少寐,情绪不稳,性急善怒,舌尖边红,脉弦或细弦,且每因情绪波动而出血证加重,此由血分余热,致肝失疏泄,藏血不力,或因情绪波动致肝郁化火而动血.因此调肝尤为重要,肝平则血藏,肝和则五脏安.1.4脾肾亏虚,肝阴受损慢性ITP久病不愈,病情日渐加重,由火热之表实

5、证逐渐演变为虚实夹杂,阴损及阳.慢性ITP病初由于热毒壅盛,煎熬营血,耗损阴津,继而由阴损及阳,导致多脏虚损,阴阳失调,其中以脾肾亏虚或肝肾阴虚多见:脾肾亏虚则统摄无力,表现为反复衄血,紫斑,血色青紫或暗淡,或稀薄,伴有疲乏无力,面色少华或萎黄,食欲减退,舌谈,脉细弱;或腰膝酸软,思卧懒动,闭经,或遗精,阳萎等.肝肾阴虚,藏血不济,表现反复紫斑,衄血,色紫红或紫暗,多见于下肢,手足心热,心烦少寐,El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弦等.2辨证论治慢性ITP因久病不愈,常多个脏器受损,"热毒","虚","瘀"交错,病情复杂,治疗当"治本宜缓,治标当急",采用"解毒和营,调肝补虚"之

6、治疗大法.2.1解毒才能和营"热毒"是引发ITP发生及迁延不愈之邪,常因外感六淫,或饮食不慎,或七情劳倦而诱发留恋之热毒,灼营动血,损伤血络,迫血妄行,引发出血,故治疗当清热解毒和营,如牛紫犀角地黄汤(牛西西,紫草,生地,丹皮,赤白芍,水牛角).?11?JIANGXIJOURNALOF墨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肝硬化★傅萍(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肝硬化;气血;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见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

7、,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它的病理机制复杂而难治,笔者综合归纳肝硬化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认为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肝硬化,能执简驭繁地指导临床.1气分阶段此阶段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以肝气失于条达,郁而不畅,因而出现胸胁苦满,腹胀,噫气,呃逆,不欲饮食,脉弦,舌苔薄白或边尖红等,多属于中医学"胁痛'腹胀"等范畴,辨证如下:1.1肝郁气滞症见:胸胁不舒或胀痛,噫气,嗳气不舒,饮食尚可,或临床无明显症状,易疲劳,乏力,舌淡红,舌薄白,脉弦.病机:肝失条达,郁而不畅.治法:疏肝理气.常用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