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

ID:1247436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浅议摘要:要改变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及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范式,作者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方法。关键词:课程教学范式体系构架双主体互动社会实践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式改革,一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探索、协作等为特点的、师生互动的、全新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范式;二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探讨如何把理论思考转化为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各种能力

2、,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范式(Pardigm)”这一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科学家哲学家库恩提出的,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范式“它代表着一个特殊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作为模型的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1]。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考察,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

3、一个解疑难的方法,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简言之,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6课程教学范式,是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共同体成员所秉持的信念与价值、采取的技术或形式、形成的特质与效果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学”,其中又以“三中心”(老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教学中心)和“五环节”(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影响为最。就中国传统文化课而言,形成了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教材为主导课程资源的教学范式,具体

4、来说: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些年来,虽然我们也尝试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但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偏重于对象化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课程资源以“教材”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许多学生“苦其难而不知其益”,被动痛苦学习,懒于思考,缺乏主动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改变以“传授知识—接受

5、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及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探索、协作等为特点的、师生互动的、全新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范式,我们课程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容进行新的设计和整合,完善体系构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选择设计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增强教学效果,是一个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引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宏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实6现“

6、察古以观今,彰往而知来”的宗旨,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为主线,我们提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精选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概览、易经、儒、道、释家思想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重新编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不同观点、信息或经验形成新解释的能力,基于已学知识判断新信息、新论点和新方法价值的能力,运用已学概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

7、能力。2.建构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同时又是教学的主体。如何调动主体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思考、和研讨中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互动式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化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即要抓好两个环节。6(1)认真设计和确定选题,指导学生完成选题。选题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切合教学内容,教学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