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

ID:31501353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_第1页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_第2页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_第3页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_第4页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  摘要:《高等代数》是我校数统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其抽象的形式和严密的逻辑使得每一个学习它的人均能获得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本文从分析高等代数课程特点和当前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对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对提高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等代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O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12-02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DavidCLay曾说:“代数类课

2、程是最有价值的大学数学课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思想和方法;二是它的应用价值。大学数学主要开设的代数类课程按照专业不同,主要分为针对数学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与针对非数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线性代数》。这些课程是学习后续其他课程的基础,故而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代数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各高等院校所采用的代数类课程内容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沿用前苏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已愈发显得“不合时宜”。7  《高等代数》是数学

3、学科的一门传统课程,以其追求内容结构的清晰刻画和作为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大学四年里数学素质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课程定位方面,它是数学在其它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在课程知识体系方面,它以其代数理论的抽象性、数学思想的深邃性吸引着广大学生,但是也正因为其理论抽象,也给很多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1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4、个方面:  1.1教学方法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  高等代数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方法。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东西基本都是纯粹的理论、证明、计算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实验,学生感觉难度大,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导致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学习失去兴趣。  1.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难  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学生普遍在课堂上听得懂,但是下了课自己做书本上的课后习题却做不出来。如果遇到与课堂上所授相似的习题,学习认真的学生还可以模仿的做出来,而如果出现没有讲过的新题型,学

5、生顿时脑子空白,基本的思考都无处下手。  1.3高等代数无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随之变化。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没有用的,他们觉得大学数学距离现实太遥远,没有经济,统计等学科实在,并且很多学生是逼不得已选择的数学专业。7  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于高等代数课程,不知道“何以学”、“为何学”,感觉离现实太远,并且学生在学习高等代数时不仅感觉晦涩难懂,更体会不到数学知识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改进措施  2.1

6、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承载着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高等代数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主要通过引进概念、建立相关理论,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相关方法,因此,讲授时容易受到形式逻辑的限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按照传统观念,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故而需要适当的改进。  教学内容方面,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专业需要,即“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现在有什么?”,同时教师在

7、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反应并积极做出改进回应,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课堂教学重点由原来偏重于纯粹知识点的灌输、传授,转化为偏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提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具体知识点的汲取和吸收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学术气氛和学校生活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获取能力。总之,要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方法,古人说

8、得好,“7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目标方面,遵从知识传递为主转向“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的梯度渐进目标。“知识传递”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融会贯通”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展开,“拓展创造”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表现。  教学观方面,要彰显三大课程教学理念。一是教学学术观。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民主观。教师与学生要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沟通。三是教学协同观。通过教与学的协同,促使学习更富有效率。  2.2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高等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