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ID:12422690

大小:9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7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贾玉梅编写说明:1.填空题中包括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和填空,希望大家灵活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其中有阴影的部分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2.建议同学们先全面看书,然后再结合该复习题进行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程度,寻找漏洞,最后再做模拟试卷。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规律的科学。2.()年,德国生理学家()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3.心理学具有科学活动的()、()、()等一般特征。4.一般把心理现象

2、分为()与()两大方面。5.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和()。6.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7.人格包括()和()两方面。8.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等。9.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和()。其中,()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10.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11.有目的的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

3、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叫()。这种方法可分为()和()。12.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13.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这种方法分为()和()。14.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叫()。15.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叫()。1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有()、()、()。1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

4、),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称为心理学中“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和()。18.亚里士多德的()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学的专著。二、论述题1.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2.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3.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三、案例分析题案例一:体罚事件(P19)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一、填空题1.人的神经系统分成()和()。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周围神经系统由()、()和()组成。3.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实现

5、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它是由()、()、()、()和()5个部分组成。4.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和()。5.()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斯金纳提出了()条件反射,也叫()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写字、唱歌、跳舞属于()条件反射。6.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和()。动物的心理进化经历了()、()和()3个阶段。7.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其年龄在()。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其年龄在()。8.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的特

6、点。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10.()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11.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思维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和()12.高中生情绪发展具有()、()、和()特点二、简答题1.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特点。(P38~39)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P47~48)3.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特点。(P49~50)4.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P51)5.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P52~53)6.初中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P52)7.初中生心理指导策略。(P54)8.

7、高中生心理指导原则。(P54)三、论述题1.影响青少年(或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P39~45)四、案例分析题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二:中学生早恋案例三:中学生性心理咨询案例四:中学生情感受挫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一、填空题1.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称为()。2.狭义的学习是指(),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3.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分别是:()、()、()、()、()、(

8、)、()、()。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和();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和()。5.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和()。6.学习理论主要有()、()和()。7.刺激—反应理论是由()创立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和()。8.()是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认知—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