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20945
大小:7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7
《试论低收入家庭救助法律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低收入家庭救助法律制度南通市通州区民政局金建峰低收入家庭是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按国际通行的贫困概念,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所谓绝对贫困是指获得的实际收入、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达不到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相对贫困是指收入虽然能够达到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的需要,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但不管是相对贫困,还是绝对贫困,就其家庭收入而言应当都是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向这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身无力维持生活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低保、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等形式的援助。随着
2、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平均水平提高,各类群体贫富差距拉大,城乡低收入家庭问题日益突出。但现阶段我国在低收入救助立法上还很欠缺,困难群众生存权益还未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城镇化给社会保障工作带来的新的严峻挑战,更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法律制度保护好低收入家庭基本权益,以维护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现状及致困原因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低且不稳定,通常表现在18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例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穿戴和日用品简陋,住房条件差。他们最发愁的是无力承受日益加重的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开支,目前主要是
3、依靠政府救济和社会帮扶维持其基本生活。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情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居住条件差。人均居住使用面积只有16至20平方米,且样式比较老式、陈旧,甚至是破旧,不少低收入家庭没有自己的产权房。二是生活仅达到温饱水平。他们收入水平低,收入固定性较差,收入保障脆弱,消费能力弱,很少拥有耐用消费品,生活窘迫,人均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的50%以上,农副产品消费还是以大路菜为主,反季节的精细蔬菜是很少消费的。三是家庭经济收不抵支。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日常消费只能是能省则省。在保障自己生活必需品之外,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添置享受性的消费品。加上每年高额的
4、医疗开支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窘迫的又一大负累。不少是依靠“向亲友借款”或“政府救助”的方式勉强维持生计。四是教育支出比重高。尽管他们家庭收入水平低下,但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仍较为关注,希望通过下一代的努力摆脱贫困,每年用于子女教育的开支占据了其收入的很大比重,成为生活的又一难关,其中尤以有子女上大学的负担最重,家庭收入的近六成用于孩子上大学的教育费用,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积蓄少、债务多,应付生活风险能力低。低收入家庭的致贫原因复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能力、身体状况、自然灾害等的特殊情况是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的主要根源。一是家庭人口多,劳动就业人口少,1
5、8赡养和抚养负担重,这是使低收入家庭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简单体力劳动或农业生产,其谋生空间缩小,加之多数劳动就业人员是在收入分配处于劣势的行业从事低薪的体力劳动,并且工作性质以临时工居多,在农村也是以种植业为主,所得的报酬和收益较低,这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三是长期受疾病的困扰,家庭的正常生活被打乱,患病时间长,医药费用高,在患病或伤残的人中多数是家庭经济主要支撑者,有的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则需要专人护理,导致家庭中劳动就业人数明显减少,这是致贫的又一重要原因。四是劳动就业观念陈旧,爱面子,思想僵化,默守陈
6、规,甚至是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没有自力更生、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宁可受穷,也不愿吃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贫困。此外,自然灾害、经营亏损、缺少农业生产资金等还是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之一。二、现阶段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现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救助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灾救助、临时救济等基本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重残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结对帮扶、慈善救助、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帮困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体系,尽管这些制度仍主要以行政法规和政府文件的形式出现,但也
7、确实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以我们18通州区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救助机制日趋完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通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五保标准随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上涨幅度相应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城市低保标准33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210元/人/月,全区城镇低保1050户,2130人,农村低保13143户18201人。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42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200元,五保对象2387人,其中集中供养1683人,集中供养率71%。同时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关爱工程”,对全
8、市20家敬老院进行了改建扩建,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