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

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

ID:12419192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_第1页
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_第2页
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七册第一单元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册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单元核心概念: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仁,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在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

2、响。儒学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一、孔孟之道(C)(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2、孔子的主张: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应

3、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③“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3、评价:保守的一面:面对春秋以来的社会大变革希望通过恢复过去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实现治国救世,且强调等级制度。积极的一面:重视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二)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1、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2

4、、孟子的主张: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③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3、评价:“仁政”的主张是当时抑制统治者暴政的有力武器,民本思想也考虑到下层民众的需要,被广泛认同。但孟子的“民本”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三)荀子的思想①从“性恶论”出发,②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

5、约作用,③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二、儒学的经学化(B)1、背景:①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家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②汉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神圣化。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伦理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仁、义、礼、智、信视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

6、五常”。顺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2、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儒学的经学化①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②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③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3、影响:①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位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

7、,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②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第2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B)1、背景:①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道、佛三教并行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②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8、——理学。2、内容:①北宋中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合称“二程”,他们明确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二程”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②南宋的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核心是天理论,他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提出“明天理、灭人欲”。③“二程”和朱熹都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为此,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