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1906
大小:22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9
《中国消防博物馆 参观者也是体验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消防博物馆参观者也是体验者(博物之旅)本报记者方莹馨《人民日报》(2015年02月07日 07版) 图①:中国消防博物馆外景。 郝自强摄 图②:小学生在展出的故宫鎏金太平缸旁。 本报记者 方莹馨摄 图③:科技周活动上,消防员在教大家使用逃生绳。 高慈恩摄 图④:消防安全标识墙。 郝自强摄 图⑤:清代水龙。 图⑥:中国首辆内燃机泵浦消防车。 郝自强摄 防火防灾体验馆 身临其境学习防灾知识 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接受过安全教育,但有多少人真正操作过灭火器,真正体验过在地震来临
2、时逃生?防火防灾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里、课堂上,走进中国消防博物馆,了解消防历史文化,学习并体验如何防火防灾,那些书本上的文字便能变成活的经验。 中国消防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展陈手段最先进、藏品种类最齐全的消防博物馆。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当属防火防灾体验馆,在这里,借助多媒体技术,走进各种灾难的模拟场景,参观者亦是体验者。 体验馆位于地下二层,面积2200平方米,这里有城市消防规划、建筑消防设施、火灾体验剧场、火灾应急疏散、家庭火灾灭火、119电话报警、地震应急避险、地铁火灾疏散等多个互动
3、体验项目。 火灾体验剧场里,正放映着一起火灾短片:一家紧挨着加油站的宾馆楼上正在电焊施工作业,火星四溅引发大火,并不断蔓延到周围,突然“砰”的一声,大火烧至加油站引发爆炸,一阵热风“嗖”地扑到观众面前,原来是4D电影!随着119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电影接近尾声,此时剧场里响起火警报警声,阵阵烟雾弥漫开来,解说员告诉大家捂住口鼻低下身有序逃离现场,于是大人带着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完成了火灾应急疏散项目。 在灭火互动体验项目中,解说员正在讲解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比如炒菜时着火千万不能泼水,电器着火
4、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家里备一块防火毯既能扑灭油锅火又能披覆在身上逃生。接着她又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不能救人,反而可能伤人。使用前先要看指针,只有指向绿色区域才能使用,指向红色或黄色都会有危险。使用时只有对着火源根部平行扫射才能最有效扑灭火灾,普通灭火器喷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秒,过了这个时间,灭火器里面的药粉就喷完了。演示后便是实际操作环节,参观者依次抬起灭火器进行体验,对着一个模拟火源的仪器,朝“火”的根部扫射,有的掌握了要领在6秒内便能顺利扑灭,有的对准的火源部位太高或太
5、低,任务失败。一位参观者坦言:“长这么大第一次拿灭火器,要是没来这儿学习和体验,真遇到火灾的话,就算手里有灭火器,都不知道怎么用。” 体验馆中,最身临其境的项目是地震模拟场景。现场布置成一个酒吧,还没开始“地震”,大家就正襟危坐紧握酒吧里的围栏。解说员急忙安慰大家:“考虑到有小孩和老人,这次模拟的地震震级只到五级,不用紧张。”模拟开始,震级一点点上升,震动的幅度一点点加大,吧台传来玻璃杯震碎的声音,墙壁被震裂,墙上挂着的装饰画被震歪,人也随之晃动但仍能站立,这就是五级地震。 逃离出“火灾”“地震”
6、现场后,参观者“安全”抵达体验馆终点,在这里,解说员发给大家一人一根逃生绳,手把手教大家几种可以帮助逃生的结绳方法,爱动手的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解说员叮嘱他们:“我们国家是不主张未成年人参与灭火的,小朋友们,你们遇到火灾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一位小学生马上回答道:“逃生!”“说得很对!那么逃生以后要做什么?”“报警!”他的回答再次得到肯定。 古代消防展厅、近现代消防展厅 从水龙到消防车 有互动,也有讲解;有体验,也有学习。二层的古代消防展厅和三层的近现代消防展厅,共展出了反映各历史时期消防文化、法
7、律、技术的遗存和见证物1400余件,并设有多个多媒体演示展项及复原场景,见证了我国的消防历史。 时光倒流至远古时期,人类开始钻木取火,展出的北京山顶洞人用火遗迹化石,见证了人类早期用火的历史。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火灾遗留木炭、商代火灾文字记录甲骨残片,也都是历史的印证。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大火,秦时阿房宫大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北魏时永宁寺大火火烧三月吞噬无数珍贵经卷……各代皇帝也越来越重视防火与灭火。 宋朝展区挂着一幅“慎火停水”的牌匾,这是道家学者陈抟临终前
8、呈送给宋太宗的四个字,意思是谨慎用火并用缸、池贮水,以便及时灭火。一开始人们并未理解其中深意,直到后来宫中屡发火灾,才知道此话的灵验。宋真宗遂传令军营张贴这四个字,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防火宣传标语。 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开始设置专业消防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支官办灭火队伍——“潜火军兵”。 明代展区则展出了明武宗朱厚照的“罪己诏”。皇帝何罪之有?原来,每逢重大火灾,明朝皇帝莫不诚惶诚恐,屡下“罪己诏”,省躬思咎以消天谴。明朝16个皇帝中有 13个皇帝共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